來德生教會聚會多年,有一件事,一直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即,每個禮拜天早上,總是有一群長年無怨無悔的廚房媽媽,在B1(地下室)準備著每個禮拜天中午一、二百個會友所要享用的愛餐。這樣的工作,若偶爾為之,可能會讓人一時興起,而熱烈參與;然若沒有堅定的信仰,並以服事的心作為前提,同時以付出作為喜樂,是很難長久持續下去的。
廚房義工媽媽都是婦女團契的姐妹,而婦女團契每個月都得擔負第一和第三主日第一場禮拜的獻詩,為了獻詩,她們在早上六點五十分之前,就得抵達教會的六樓,練習第一場禮拜所要獻唱的詩歌。
真的很感佩這些早起的媽媽們,不像男士不需化妝,盥洗完就可以出門。為了趕在早上六點五十分之前到教會,媽媽們肯定得清晨六點之前就得起床。以自己的經驗,按事工表排定,將近一年才會輪到一次聖餐的備餐服事。服事當天,得需早上六點四十分之前到教會,於是前一天就得定好清晨五點四十五分的鬧鐘,心裡還會掛念著鬧鐘會不會不響,這還是一年才一次呢!想到廚房媽媽們卻是每個月得負責二次的獻詩,其心裡的負擔,可想而知!
所以,每到主日禮拜時,不僅對聖歌隊席上松年團契的長輩或是夫婦團契的兄姐,更是對婦女團契的姐妹微笑點頭致謝,看到她們一大早就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坐在席上準備領受來自上帝的靈糧,並且以歡喜愉悅的歌聲讚美主,好美的畫面啊!
當第一場禮拜一結束,就會看到一群姐妹們快速的上六樓換裝,之後又快快下到B1。這時,事先訂購的食材已經上了料理台上。可能是團契生活培養的默契,瞬時間洗菜的洗菜、剝皮的剝皮、切的切、爆香的爆香,團隊合作無間,真是彷彿外燴的總鋪師一樣,手腳俐落。
德生教會的愛心餐廳已開張幾年?個人並不太了解,然,十多年前就知道是由被稱為「班長」的美蓮長老負責採買,以輪船上職位的稱呼叫「管事」,「管事」需經驗,要能精準算出當日所須的食材量,尤其在教會財務編列的預算中更要「斤斤計較」。也因此,餐餐食材都是當季盛產的蔬菜,既較無農藥或冷藏的疑慮且又便宜,再經大廚、二廚巧手料理,餐餐不一樣的菜色,有時南瓜粥、有時高麗菜飯、有時肉焿飯、有時蘿蔔粥、有時肉燥飯,最近又有一道新菜色-上海菜飯,瞧!多有巧思,竟能將餐廳的一道菜變為「愛餐」。這都要感謝有美蓮長老好的傳承,讓阿菊姐接替班長的職務。聽說最近阿菊姐去美國女兒家,就由團契會長淑芬姐主動接替採買的工作,真的讓人從心底由衷的感動又感謝這些情如親姐妹的契友。想想現今很多人家裡的廚房只是一個房子該有的格局,可能只做裝飾用,頂多只煮煮開水或泡泡麵,幾乎很少開伙,能夠操練出有料理上桌供應自家幾口人的胃可不容易,何況要供應一、二百個人的胃,又要迎合各不相同的口味,更是不簡單!
之前,剛開始有幾位街友會提早到德生餐廳用餐,可能有好滋味的口碑,竟陸陸續續吸引十多位街友加入用餐的行列,此舉,曾讓媽媽們傷透腦筋。這還不打緊,吃了一段時日後,竟還挑東嫌西說:「怎麼卡煮弄煮粥,吃祙飽!」或是說:「菜色嘛愛稍變一下,怎麼弄煮相款!」聽了真的讓人啼笑皆非。這件遊民來教會吃「免錢飯」,又嫌東嫌西的事件,讓牧師和長執很頭痛,因想到主耶穌的教導:要愛鄰居如同自己;愛至微小的如同愛主一樣。怎能拒絕他們,將他們摒除在外?還好,經長執會的集思廣益,問題才得著解決。
由此可見,德生愛心餐館的聲名遠播。每遇有小會或長執會或各個服事小組開會時,都會心存感謝,細細品嘗廚房媽媽們愛心及巧手所烹飪出來的「山珍海味」,這可是外面餐館吃不到的。
最後,謹代表每週享用「德生餐館」美食的兄姐向您們說:謝謝廚房媽媽們的辛勞及付出,願主記念與賜福您們所做的美好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