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祂,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4,15 )
如果沒有細心推敲,考察這段經文的話語和用意的話,我們很難了解,為什麼約書亞有必要對當時的以色列民講這段話。因為猶太人從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開始,一路受上帝的照顧,過紅海,在曠野吃嗎哪,打勝迦南人,佔地為業……,那一站上帝沒有藉著神蹟奇事與他們同在?為何當戰事平定,局勢安定下來以後,會有人懷疑事奉上帝的價值?想要回去服事他們從前服事的神明?
原來在他們的時代,特別是異教的世界,不只政治與宗教合在一起,甚至文化、知識、生活、職業……(書24:17,18 ),各行各業都與宗教有關,無所不包。好像從前的台灣人,吃水果拜樹公,做鐵匠的拜清水祖師,打漁的拜媽祖,讀書人拜孔子,做道士的拜李老子…,每一種行業的背後都有神明在。換句話說,要從事那種行業,就要拜那些神明。以色列人在迦南定居了以後,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每個人無法拋開那行業原來的文化,也離不開那文化背後的宗教。
以色列人是一個遷徙的民族,因為畜牧的關係,亞伯拉罕從米所波大米的吾珥遷到哈蘭,從哈蘭到示劍,到埃及的三角洲,再回到迦南。他的孫子雅各和其家人,一方面因為饑荒的緣故,另方面因為約瑟在埃及做首相的方便,整個家族遷到埃及,四百多年後成為大民族。為了法老和埃及人的逼迫而逃出埃及,在曠野流浪四十年,進入迦南地後,才向當地的亞摩利人學習農耕,從此逐漸成為農耕的民族。那一段流浪過程,他們從祖居地米所波大米、埃及、迦南等各地學習了各種文化,各種宗教、技能……。從中他們也學習了不少好事,可以充實自己的視野和知識;但同時也沾染了一些惡習。當他們開始要在迦南地定居之時,約書亞邀請他們,從此要開始過一個新的生活。以前從各地學來的那些善、惡交織的知識或習慣,現在要去蕪存菁;對於那些不好的,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把它去除掉。要做到這點,不但要有智慧,同時也要有勇氣。那智慧和勇氣,依約書亞的看法,就是來自對耶和華的信心。約書亞要求他們去蕪存菁的事,到底有那一些?
一、米所波大米與其行徑:
所謂大河那邊來的,是指他們的祖先是從米所波大米那邊來的。米所波大米人原先住在幼發拉底河以北,所以稱之為大河那邊的人。猶太人被稱為希伯來人,其實是指他們是從大河那邊過來的民族之意。米所波大米的蘇美人,是世界最早發展律法,而且實行律法的民族。在亞伯拉罕的時代,他們就有很完善的漢摩拉比法典(Hammurabi,巴比倫首朝第六任王,約主前十八世紀)。猶太人是個守法,喜愛律例典章的民族,不能夠說不是從他們祖先那邊學來的習慣。可是喜愛律法,一切依法的民族就時常失去人情味,無憐憫的心,甚至成為殘酷無情的個性。米所波大米那邊的民族,可能因為長久依法行事的關係,所以像古時中國的秦朝那樣,國民因律法而養成強悍好戰的個性。古時中東幾個好戰、侵略性強、喜愛打毀滅性戰爭的民族,都與那個地方有關係。例如後代的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瑪代人。在亞伯拉罕時代的所謂四王(創14:1),以及到了士師時代的米所波大米王,這些都是大河那一帶的強國。他們到處向小國勒索財物,要不到就殺人放火,可說是當時的國際強盜。結果四王被亞伯拉罕打敗(創14:14-16 ),米所波大米王被俄陀聶打回去(士3:9,10)。猶太人初到迦南地時,那種殺人滅種的習性仍然到處可見(參約書亞10:28,將其中一切的人口盡行殺滅,沒有留下一個)。猶太人到了建國的時代,仍然喜搶劫弱小民族,均分得來的擄物(賽9:3, 53:12; 路11:22)。這種殘酷的個性,不能說與他們的祖先那邊的文化無關。
二、埃及的文明與官僚:
以色列人到埃及居住四百多年,埃及是當時的文明古國,無論社會、經濟、建築、文官制度、醫藥等,都有相當程度的發達。以色列人的經濟觀念、政府組織、文學、土地政策、醫學等,他們一定從埃及學了不少的知識。可是他們也同時從埃及那邊學到不少的壞習慣,例如官僚、特權、好樂惡勞、貪財聚寶、高利貸、剝削窮苦……。當他們在迦南社會立足,逐漸要從農業社會轉成為商業社會,從族長統治變成政府管理時,埃及時代的貪財好利,官僚階級等壞習慣便隨之顯露出來。尤其是那些知識份子和有社會地位的人,他們自以為高人一等,固守既得利益。這些在高位的人只會剝削老百姓,不會為窮苦人服務,自己為義,苛責別人,毫無同情心。這些惡劣的態度一直沿襲到新約時代,不但流行於政界,也普遍於宗教團體,那些惡習是耶穌最不能忍受的。
三、迦南人的農耕與惡習:
在迦南定居後,一般猶太老百姓大部份學習農耕。所謂亞摩利人是迦南人的通稱。迦南人善於農耕,農業發達,從曠野入迦南後,開始學農務的猶太人,有關的農業知識和技術都要向亞摩利人學習。迦南人很早就知道不但生物有雄雌交配,連植物都雄雌交配才會生殖。可是迦南人也有些缺點,他們認為生殖也是神明管理的,所以拜男性神明巴力和女神亞斯他錄。這兩位男女神明被認為是管理生產的神。人若要使其穀物或牲畜生產豐富,就要和神明有性關係。因為他們相信生產是由性交而來的,人要與神明有性關係才可增加生產。神明性行為的代行人就是神女(神妓)和男祭司。猶太人向迦南人學習農耕技術之餘,也向他們學了拜巴力和亞斯他錄,以及和神妓的性行為。可是這種行為是敬畏耶和華的宗教所禁忌的。但因為當時的人相信,若要使農作物豐收,六畜興旺,非得如此不可。只是這樣的行為不但傷了健康,擾亂了家庭和諧和社會秩序,同時犯了上帝的誡命。
各個民族都有他們的長處,埃及有他們偉大的文化,他們曾經是古代的強國。米所波大米也有很發達的文化,特別是他們的律例典章,從那文化發展出強大的民族,有亞述人、巴比倫人、以蘭人、波斯人。亞摩利人有很發達的農業技術,可是他們沒有性倫理。這些民族都曾經成為強大民族或強大的帝國。可是他們的文化也有其缺點,他們的興起是由於其優點,他們的衰敗是由於無法克制其缺點,最後那些缺點吃盡了優點,而把整個國家和民族吃垮。到了主前第五世紀那些強國便都不復存在。
一個國家、民族,或甚至個人,向他人學習是正當的。沒有一個人或一個民族天生擁有那麼多的智識,那麼多的優點;無論文明或文化,互相學習都會得到益處。學得越多,擁有的智識便越多。可是學到的東西,並非樣樣都好,樣樣都合適,好壞之間要如何地取捨?如何保存好的,拒絕壞的?如何做明智的選擇?便不單純是智識上的事,更重要的是意志與道德上的事。更何況所有的壞事都有方便的地方,都有令人喜悅,覺得輕鬆愉快的地方,令人喜歡去擁有。例如做官的喜歡官僚,因為官僚使自己有地位,好做事,
得便宜。強權霸道也有好處,因為可以欲求欲取,無人敢阻擋。行為苟且也有好處,因為可以無拘無束,可以放浪行骸而不顧。在這些缺點的甜美誘惑中,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若沒有道德的約束力,或者說沒有上帝的幫助,很難擺脫那些試探與糾纏。
約書亞呼籲他的民族,要做個決定,學習其他文化,但要忠誠於耶和華,不可在學習其他文化中帶來一些上帝所不喜歡的事,或做任何得罪上帝的事。約書亞既然需要這樣嚴肅的呼喚,可見這種事態在當時的社會已經相當的嚴重。今天的我們也同樣面臨了許多類似的困境,想要得到其中的某些的好處,結果沒有辦法摒棄那附帶的壞處。
我們有了民主制度,可是民主制度時常成為政客玩弄政治手段的舞台。為了選票而出賣原則,出讓國家利益,與惡勢力掛勾。選民變成選票的賣主,賣了選票,哪有可能選賢與能!我們想發展工商業,可能會冒了破壞自然環境的風險;我們想要關心政治,可能捲入政治風暴,將政治風氣帶進教會;我們想投資股票,以為促進工商業的發達,但也有可能落入投機的危險;我們想開擴學識,有可能太依賴理性,過度物質化而輕忽信仰的本質;我們想深入世界,卻怕被世俗化。無論如何,各行各業、各宗教、各種文化中均有好處,均有偉大成就的地方,我們應當學習、參與、分享……。問題是我們是否注意,在企求獲取諸多利益的同時,有沒有謹慎自己,遵從祂的旨意而行?吾人是否能從耶和華宗教的信仰得到那種力量,使人在吸取別種文化優點的同時,有能力摒棄那些不良的,去除那些夾帶在好處當中的不良副作用?
耶穌曾經在他的門徒吃麵包或其他場合時,警告他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撒都該人的酵,希律的酵(路12:1; 太16:6,11,12; 可8:15)。福音書有說明,所謂的法利賽人的酵,就是他們的假冒偽善(路12:1),其他人的酵是甚麼,雖然沒有說明,但一定是說,那不被人看見的另一面,不像給人看到的外表那麼好。所以我們要凡事慎思,正反評估,不能只聽一面或看一面,正如西方人所說的,會閃爍的石頭,不一定是含金;外表好看的,說話甜美的,不一定要投票給他。這世界太多事、太多人,我們不能依外表來判斷,也不可因一方面的好而接受;要注意裡面的酵是甚麼,否則會一再地受騙。我們基督徒雖然生活在這世界,但不可屬於這世界,因為我們是天上的國民。我們立志擇善去惡固然重要,但要依靠上帝的幫助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