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參加聖光神學院開的靈修寫作課程。第一堂課,老師將自己的近期、中期、遠期生活計畫展示在我們面前,告訴我們如何做生活記錄,並自其中擷取題材,簡直讓我眼睛一亮-見識到「多產作家」的效率與自制。第一堂課,對我這種「三天打漁,半年曬網」的書寫者,簡直是當頭棒喝,我終於醒悟:成熟的書寫,不是「天上吹來一陣風,稻子就成熟了」,而是需要春耕、夏耘、秋收及冬藏。
於是,我有意識的強迫自己動筆,即使寫不出什麼主題,也要作些記錄-生活記錄或閱讀心得摘要等。反正,有想法就寫,沒想法就讀書,累積想法,並將他人文章中的智慧與佳言,分類建檔。
人們常說:寫作需要靈感。對於「靈感」一詞,我現在的解讀是:來自聖靈的感動。每一次寫作前,我都需要先安靜在神面前,讓心沉澱,讓思緒清明,求神與我同工。在深入禱告之後,簡單寫下禱告當中浮現的一些想法,將這些「點」串成「線」,再鋪陳成一個「面」,一篇文章也就這樣呈現出來了。
另一方面,當動筆頻率越來越高時,會發現自己的寫作速度及面向可以加快加廣。然而,這一刻也是最需要謹慎之時。因為文思泉湧的當下,可能會出現不少志得意滿的構思或創作,但如果內容出現戲謔,或只為抒發個人不滿,論述中帶著血氣,就很容易陷入自以為義的罪中,甚至,在一往一來的筆鋒劍光中引來更多的攪擾與靈裡的不安。前不久,我曾經在論述性的信仰寫作中,陷入這樣的不安。當我讀到雅各書3:18「正義的果實是為促進和平的人用和平栽種出來的。」時,我感受到這是神對我在寫作上的重大提醒:提筆為文的動機,究竟是促進和平?還是展現自己?
寫作確實需要時間與安靜心,當我同時扮演上班族、妻子及母親的角色時,事實上也只能利用工作及家務之餘進行書寫。然而「有心、有感動」其實遠比「有時間」更重要,因為我的寫作題材通常不是浮現在四下無人的寧靜時刻,而是出現在洗碗、切菜與晾衣服之際。
我嘗試著將生命中一個個與神相遇的故事整理出來,也將稿件陸續投出。我不知道自己小小的創作會被多少讀者看到?但我期待這些福音文章如同一顆顆被灑出去的種子,被神奇妙地使用,吹進某個人的心田裡,在艱難的時刻,它們能發出綠芽,陪著受困的人度過人生的關卡。
(2016.12.31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