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170813 與孩子一起認識約伯記:(二)約伯不埋怨 (蔡碧真姐妹)

「約伯不埋怨」這個主題的相關經文是約伯記2:1-10。講述上主容許撒但讓約伯從頭到腳長了毒瘡。妻子對約伯說:「你到現在還持守你的忠誠嗎?為甚麼不咒罵上帝,然後去死?」約伯回答:「你這個女人簡直胡說!上帝賜福給我們的時候,我們高興;他降禍,我們就埋怨嗎?」即使遭受種種苦難,約伯仍不埋怨上帝。

我先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從頭到腳長了毒瘡,會有那些痛苦?

我們討論的結果認為,痛苦包括:皮膚疼痛、外觀上看起來很噁心、周遭人害怕被傳染,而與約伯保持距離、大家質疑的眼光:你到底做了啥壞事?你衛生習慣不好嗎?…

接著,我們一起想像約伯「坐在垃圾堆旁邊,拿了一塊瓦片刮自己身上的毒瘡 」是什麼心情?

心情可能包括:自卑、不想見人、無奈、孤單、日子和以前差好多…。

我問孩子們:「面對喪子、失去財富及遭遇病痛的攻擊,沉默不出怨言,容易做到嗎?」

孩子們眾口齊聲:「很難!」

我反問孩子們:「如果約伯氣上帝、懷疑上帝是否存在…,他會比較平靜愉快嗎?會不會更沒有倚靠和盼望?或者,轉而尋求比較靈驗的神?」

有孩子回應:「那就像他太太一樣啊!」

我:「他太太的信仰是怎樣?」

孩子:「賜福,就敬拜;不賜福,就不敬拜。」

我:「這樣的信仰,像是建立在利益上。無利可圖時,信仰就不存在了。可是,如果我們真的覺得很難受,我們可不可以誠實地向上帝說出我們的委屈、不解及憤怒?」

有孩子直覺地點頭,說「當然可以!」

也有孩子不知道如何回應。

我告訴孩子:「可以誠實地向上帝表明我們的委屈、不解及憤怒,因為我們要用心靈、誠實敬拜上帝。但是,不要在言語上犯罪。」「約伯不抱怨,是因為他知道: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賞賜。才能、財富,並非全是我們自己努力得來的,這一切都是上帝的賜福。」

我又提問:「約伯妻子的反應,對約伯是不是一種壓力?」

孩子:「當然!如果聽太太的話,咒罵上帝,那得罪上帝;不聽,他太太可能還會繼續碎碎念,擺臭臉!」

接著,我講兩個故事,帶孩子們思考:「埋怨,對事情有幫助嗎?」–

自己小五被老師挑剔、被同學排擠時,其實心裡很難過、懼怕,那時候很單純,不懂得埋怨,也沒有告訴其他家人。因為哥哥姐姐年紀比我大很多,平常都是我自己一個人玩;爸媽沒受過多少學校教育,他們對老師有一種絕對的尊敬,認為老師的權威是不容挑戰的。我只能默默地找自處的方法,做自己該做的事,告訴自己:「我要把書念好,不要讓人瞧不起;念國中就會換老師、換同學了,這些人不會跟著我一輩子。」現在回顧起來,以當時那個年齡,心裡頭竟能默默承受這些,甚至往正面積極的方向安慰自己,這不也是上帝賜下的「平安」!?

這時,我反問孩子:「如果在三、四十年前的時空環境下,我埋怨度日,甚至站出來抗爭,心思、氣力都移轉到這些事情上,對自己的幫助真的會比較大嗎?」

接著,我又和孩子分享馬偕醫院楊育正院長生病的故事(節錄自《棲息在可安歇的水邊–楊育正說再見》)

楊院長接任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院長不久之後,決定推出「one day in hospice」安寧病房一日體驗活動。邀請全院的主管參加,不只在安寧病房住一晚、還要體驗「插一管」--鼻管或尿管,希望主管們親身經歷末期病人的處境,然後才能感同身受。

就在邀請信函發出去的當天,楊院長先前因唾液腺阻塞不適而做的檢查報告出爐:院長罹患了淋巴癌。一瞬間,他由「體驗組」的醫師,轉成「被體驗組」的患者。

他敘述當時的心情:驚嚇、討價還價、生氣、情緒低落,我對我最信仰的上帝發出質疑:為什麼是我?我一直是祢那麼忠心的僕人、我是一個好人吶!

這段期間,他因藥物治療造成全身肌肉萎縮,瘦了11公斤,並曾兩度和死亡擦肩,一次感染了肺囊蟲病、一次出現了格蘭氏陰性菌敗血症。曾經,太太在病榻旁緊握著他的手,哭著說:「你就這樣要走了嗎?就這樣走了嗎?」但上帝讓楊院長活了下來。他調整生活作息、接受標靶治療,熬了過來。

有一天,楊院長經過高雄一處教堂,看見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最後說的兩句話,祂說:「我渴了!」然後戲弄祂的兵丁還以海棉沾醋濕潤祂的唇後,祂垂下頭前再說:「成了!」當下楊院長湧出熱淚。心想:耶穌這樣沒有罪的人,都能在十字架上替眾人背負所有的苦楚;我受的苦,又算什麼?

之後,他領悟一件事:上帝要我經歷癌病的旨意,是在鞭策我更積極用生命去成就該做的事、更主動向我愛的人展露心意。經過疾病,他反而擁有比過去更強大的熱情,更堅定、更清楚自己要擔負的責任與追尋的目標,要用這向上帝借來的生命,榮耀他的家庭,尤其是榮耀他所摯愛的馬偕醫院和閃耀在馬偕院徽上的十字架。他決定改變態度:面對有限的生命,應將所有的夢想與人生待辦事項「往前移」。也因此,他完成了醫院未來十年的計畫和財務規畫,並寫下「在我離去之前」這本書。

(20151015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