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20180819 朱文泰長老-故人略歷 (朱有三先生)

家父朱文泰長老,祖姓吳,生於1920年4月5日。因為過繼給其母親家族當養子而改姓朱。他的故鄉在台南市白河關子嶺,從小展露數學天份,從日治時期的台南師範學校畢業,先在當時新營與白河國小擔任教員2年。二戰時期考上台北高等師範(即後來的師範大學)附設臨時教員養成所數學科,1945年畢業後分發到嘉農任教。於嘉義任教時期,經由好友同事陳維彬老師,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他的引領下信主、領洗,也在他的介紹下與張清圳傳道的第五女兒張素鑾女士結婚,並參與嘉義東門教會事奉,接續擔任教會的執事、長老,三個女兒淑芬、淑芳、淑媛也於此時期相繼出生。之後轉往台南二中擔任數學老師;於嘉義、台南任教期間,經常為學生進行課後的數學輔導,且未勉強學生繳交費用,幫助許多學生考取理想的學校,他認為能「造就人」是金歡喜的代誌;晚年仍有一些學生會來探望他,或寄教師節禮物給他,或從國外連絡關心他,還有每到過年都會來送他紅包的學生,家父都非常開心,這超過一甲子的情誼,再再令我們晚輩深深感佩在心。

家父來自台灣傳統信仰家庭,曾聽他說我的阿公常當廟會「爐主」,我不是很了解,但感受得到他當時要受洗有一定的壓力吧。他眼眶有點泛淚的懷念起我的阿嬤,我的阿嬤(我的阿公那時已離世)當時跟他講:「多一個神來保庇金好啊!」讓他感念不已也終於釋懷,從此為主事工戮力奔跑;他後來雖然已經成為長老、教授,卻仍然保有庄腳人的款式,與我在關仔嶺的伯叔輩及親堂們感情也非常緊密融洽,在他「出外」的日子裡,也因為有他們的幫忙,家父繼承自其母親的一些「山林」才不至於荒蕪,退休後經常回去關子嶺與他們一起話家常、巡山、務農等,對自己出身這個孕育他的地方,內心充滿感恩與依念。

家父在台南時期曾在太平境教會聚會,後來參與台南三一教會的開拓與成長;長子柏生與次子有三也於此時期誕生,只可惜長子因病夭折,而長老夫人(即家母)亦因罹病失能而讓他從此必須父代母職,也一併擔負起照顧家母的責任,這將近五十年的承擔卻從來沒在他身上看到苦,實在不可思議,應該是信仰的力量幫助了他,使他如此堅強。

後來於1964年,就在友人的推薦下,擔任陸軍軍官學校數學系的講師,循序漸進升等,從講師、副教授、直到擔任簡任教授後屆齡退休,在陸軍軍官學校的杏壇生涯最久,共22年,還曾同時在岡山空軍機械學校兼課。

家父轉往高雄現址居住後,於信仰上,正逢母會新興教會籌備於德生街開拓新的教會,因為距離住家相當地近,於是就參與德生教會事工,成為第一代長執,也曾擔任主日學校長很長一段時間。由於聽他教導過聖經故事的學生很多,所以到現在還會有人來問候他,叫他「朱校長」,這似乎比「爸爸」這個稱呼還令他高興呢!在這裡他經歷了神對德生教會無比的疼愛,德生的每一個腳步、每一個變動、每一次更新,都有神所賜數算不完的恩典。

他退休後的生活總環繞在三個領域:教會、基甸會及模範父親協會;在教會裡,松年團契的弟兄姊妹就像是他的家人,主日的敬拜讚美並與牧師、信徒的交通問候是他喜悅的泉源;在基甸會,為主作工發送聖經、或到少年監獄輔導傳講等樂此不疲;而參與模範父親協會,也讓他的晚年社交生活增添色彩,或許這就是他長壽的秘訣吧。

晚期這十年,他雖深受病痛的束縛,膀胱癌歷經三次手術,一次疝氣手術,也陸續增加服用高血壓藥、帕金森氏症藥、失智症藥、調節心臟血管藥物,又曾跌倒三次都安然度過,而在每次難關過後,父親總是說:「是上帝恩典啦!…」只是身體與智力的衰退與不便,限制了他的活動範圍,對永不停歇的父親來說,生活漸趨無奈,後來他常常在睡醒後問:「啊!唔栽抹沖夏。」因為他看電視已跟不上了,行動受限,電話也懶得搶接了,唯一的娛樂—口琴也漸漸吹不動,真是難為了他;有時我會懷疑,到底是我在陪他,還是他在陪我呢?只是,我無法預料到的是,一般的感冒發燒卻造成一個無法挽回的遺憾;住院四天後,燒也退了,量測的數據也都很穩定,他天天問我:可以出院了嗎?不是要回家了嗎?…這次他撇下了我,不陪我了,也不再等我的回答,他要到天父那裡去,與天父居住在一起,那裡享有無比的平安喜樂。而這個確信讓我們不再遺憾,不再悲傷,因為將來在天上我們還會相見。2018年8月5日父親回天家了,旅世98年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