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3C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經文:耶利米書 17章7-8節 
◎前言

在生活中,「 3C」是近幾年來十分流行的字眼,經常在不同的場合被應用,也幫助人們聚焦在簡單且重要的事情上。許多商品的宣傳和店面的號召,都會盡量和這二個字扯上一點關係。例如,電子與電器類的消費上,我們就常聽到「3C」這樣的字眼。到底「3C」指的是那三個C呢﹖答案是「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和「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三大產品領域的整合應用。

另外,針對不同的需要,「 3C」也有不一樣的詮釋。在「掌握3C‧迎接亮麗職涯」的訪談中,英特爾總經理陳朝益指出,「人生中有很多轉折,不是個人所能夠完全規劃或掌握的,但人生路上你可以掌握3個C。人生3C就是Competence、Communication 和 Cooperation」。這3個C主要是針對職場的需要而來。

首先, Competence 指的是「專業能力」,是你的本事和專業,也是工作上主要的要求,因此,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本職學能是非常需要的。

再來是 Communication,「有效溝通」。如何作有效溝通,來表達彼此的理想與見解,這是一個大學問。

第三是 Cooperation,「合作」,也是「統御融合」。如果你只是一個人在某個角落埋頭苦幹,你的價值只有一個人;倘若你學會溝通,學會合作,那你就有機會成為統御一方的經理級人物。

可見,「 3C」的概念,是可以幫助我們把焦點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讓多而複雜的事情,變得更簡單、更有效率。做為一個基督徒,在信仰上,我們不妨也由這個積極的角度來思考,幫助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尋找一個清楚的定位。因此,我想以「3C」-Calling, Commitment, Caring,即「呼召、委身、關懷」三項來思考信仰與人生的課題。

◎Calling(呼召)

基督徒的生命在於「尋求」及「回應」上帝的呼召,而「呼召」也不是狹義的,不只侷限於福音的工作上。例如,「職業」本身就是一項「呼召」。在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64)的《評馬太福音》中指出:「『職業』這個詞,含有呼召的意思;而所謂『呼召』,乃是指上帝用祂的手指頭指向某一個人說,我要你如此如此的生活。」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佳音電台董事長白崇亮博士,據說,年輕時就一副牧師的樣子,所以,大學時代很多朋友都問他:「白崇亮,你會不會去作牧師?你看起來就一副牧師的樣子。」其實他當時很羨慕台大團契裏一個好朋友,在大三升大四的退修會中,就清楚地知道上帝呼召他作牧者,可是上帝完全沒有給白崇亮這個呼召。後來,他的朋友確實在美國洛杉磯教會牧會,而神還是沒有給白崇亮作全時間牧者的呼召。

白崇亮博士說:「神讓我走一條企業的路,神把我放在企業的環境裏 ——有競爭、有挑戰、有財務報表;但是,對人、對組織、神給予的託付,在企業裏做事的心情和基本的態度,與作牧者沒有很大的差別。」

什麼是「呼召」?白崇亮博士認為:「就是你生命的特質和本質要怎麼被神使用。」「呼召,不是奇特的、突然間外來的聲音,而是經過自己的經歷、體會,越來越清楚、越來越知道那就是上帝這樣地預備你。」

上帝對每個人的呼召都是特別的。美國兩千年總統大選前,小布希 (George Walker Bush)當時並未決定參選總統。有一天,他參加了達拉斯的高地公園衛理堂(Highland Park Methodist Church)的禮拜,牧師馬克克雷格(Mark Craig)講道的內容是摩西不願意帶領上帝的百姓。克雷格提到他參觀黃石公園的「老忠誠噴泉」(Old Faithful),每當泉水噴出來時,大家都會熱烈鼓掌,它數百年來都如此。人們為它鼓掌,是因為它的「忠誠」。但摩西卻拒絕做一個忠誠的人,當上帝呼召他拯救百姓,他藉故推託,他只想過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摩西的心柔軟,才回應了上帝的呼召。

小布希仔細聽著牧師的講道,特別是後來克雷格牧師所說:「人們非常需要領袖,非常盼望有倫理與道德勇氣的領導人。」這些話打動小布希的心,他說,他感受到一個「呼召」,一個上帝要帶領他競選總統的感覺。

聖經以弗所書告訴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弗5:17)人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不過像一眨眼的時間,但神卻把我們安排在這個時間和空間裡,我相信神在我們身上有祂特別的計劃。

◎Commitment(委身)

如果,「呼召」是使我們看見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那麼,「委身」就是一種全心全意投入的態度。例如:在生活中,我們委身於家庭、夫妻關係;在職場中,我們委身於自己所屬的企業、部門或專業;在信仰上,我們委身於教會、團契以及上帝國的宣教使命。

在華理克牧師 (Rick Warren)所寫的《標竿人生》裡勉勵基督徒們在五個人生目的上委身:

•  神已計劃,要你為討祂喜悅而活。(敬拜)

•  神塑造你,要你為神家而活。(團契、教會)

•  你被造是為了像基督。(門徒訓練)

•  你被造是為了服事神。(事奉)

•  你被造是為了使命。(傳福音)

「委身」是一種投入的態度,或可以說是一種「奉獻」,是照自己所有的,而不是所沒有的。當我們照著自己的能力、恩賜去事奉神或服事人,那就是一種「委身」。

在《台灣教會公報》 2809期(2005.12.26-2006.1.1)人物側寫的專題中讀到「流氓教授謝智謀」的故事。年少的謝智謀生長在充滿暴力的家庭,國二時,雖然聰明卻不愛念書,有時也不回家。高二曾因偷竊被判假日輔導,並留級處分。若不是上帝的恩典,如今他可能不是學校教授,而是所謂的「高智慧罪犯」。

謝智謀在美國時信主,一九九八年回台灣後,更成為一位帶職的傳道人。曾是中輟生又熱愛冒險的他,目前在林口體育學院擔任教授,全心推動他所專長的「體驗教育與冒險治療」,如登山、攀岩、泛舟 ……等活動,所展現的就是一種對抗壓力、耐汗的「仙人掌環境」,因此幫助許多中輟生重拾自信的人生。目前,許多教會及機構也漸漸體會「體驗教育」的好處,我相信,這正是謝教授的呼召,也是他的委身。

當然,我們也能委身於一些我們已經選擇、要活出來的價值觀上,並藉著實踐這樣的價值理念來榮耀上帝。詩人曾禱告說:「願主 ─我們 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詩篇90:17)願上帝也這樣祝福我們。

◎Caring(關懷)

Care是「關懷」,也是「在乎」,它是建立在聖經的根基,並以對人的愛為出發點的思考。如同在企業中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精神,強調「顧客導向、服務至上、員工一家」的理念;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所展現的就是耶穌基督「愛」的本質。

在《活出使命:布希總統的信仰之路》 (Stephen Mansfield, 2005)書中描述,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911恐佈攻擊之後,全國上下、甚至世界各國都紛紛為罹難者表示哀悼。9月14日小布希參加了國民教堂(National Cathedral) 的追思禮拜,並發表了一篇被認為他有生以來最好的演說,隨即前往紐約,在市長朱利安尼的陪同下來到世貿大樓的廢墟。群眾們為他大聲歡呼,讓小布希十分感動。

當小布希在廢墟走動時,救難人員向他靠近,想聽他講話,於是有人拿了一支擴音器給小布希。但小布希似乎有點遲疑,他發現大部分的人看不到他,他開始尋找可以站上去的地方。

當時,一個名叫比爾貝克韋斯 (Bill Beckwith)的退休消防員爬上一輛救火車的殘骸,並幫助小布希爬上來,小布希把手放在消防員的肩膀上,開始講話,但他的聲音模糊不清。於是有人高喊:「我們聽不到你的聲音。」(We can’t hear you!)小布希拿開擴音器,大聲喊著:「我聽到你的聲音。」(I can hear you!)群眾為他歡呼,他卻猶豫了一下,似乎意識到自己剛才說的那句話的含意。「我聽到你的聲音。」他又重複了同一句話:「全世界都聽到你們的聲音……。」

真正的 Care、「關懷」、「在乎」是「我聽到你的聲音」。因此,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裏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裏,我沒有甚麼給他擺上。』」(路11:5-6)不要裝作沒聽到,也不要不在乎。耶穌說:「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路11:8)

用一生的時間在印度服事窮人、痲瘋病人、垂死之人的德蕾莎修女,有人問她:「妳不害怕麼?」她即以主耶穌所說的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太25:40)她又說:「如果你把這些人當成你的弟兄、姊妹,甚至是我們的主,你怎會害怕呢?」因此,真正的Care是建立在聖經的根基,並以對人的愛為出發點的思考。

做一個基督徒當憑著信心去尋找並回應上帝的呼召,在所在位置、角色中委身,更要實踐耶穌基督愛的本質,表現實實在在的關懷。

◎結論

今天,我們談 Calling、Commitment、Caring──「呼召」、「委身」、「關懷」,期待幫助我們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如同希伯來書所說:「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來6:19)更像「樹根」,「深入」生命深處,汲取靈命的源頭,讓生命穩固、成長。聖經耶利米書說:「但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他所信賴的,這人是有福的。他必像一棵樹,栽種在水邊,樹根伸進河裏;炎熱來到,並不害怕,樹葉仍然繁茂;荒旱之年,它不掛慮,並且不斷結果子。」(耶17:7-8,聖經新譯本)

還記得國際網壇明星胡娜嗎? 16歲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與成名的滋味。2004年4月份曾受「歡樂九九九」廣播節目專訪,她把自己的一生分成三個階段:1982年以前,她是位好勝心強又愛玩的女孩,贏球就是她最快樂的事;在1982-1992這段時期,酸甜苦辣都嚐到了,不僅打進全球前50名,卻也因為每天7至8小時的練球,累積造成運動傷害,多次在與對手激戰時被抬出球場;1996年抵台之後,專心經營網球俱樂部,前陣子,經她培訓一年多的原住民孩子,亦不負眾望,贏得全國網球賽冠軍。

更讓我受到鼓勵的是胡娜後來說的,雖然在網球生涯中,有辛苦與疲憊,但她心中一直有自己的「人生 3C」,即一直的(Consistence)、不變的(Constant)、持續的(Continued),讓她堅持朝自己的目標努力,永不放棄。

簡言之, Calling、Commitment、Caring──「呼召」、「委身」、「關懷」,這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能量」;是一種「一直的(Consistence)、不變的(Constant)、持續的(Continued)」使我們成長,更使我們「不斷結果子」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