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神救援 — 撒母耳記上七章2-14節 — 謝克岳牧師

  • 謝克岳牧師

聖經:撒母耳記上七章2-14節

壹、前言

當我們處在危險中,沒辦法自救之時,本能的反應,就是求救。哭泣、發出聲音喊叫,都是一種求救的訊號,期待有人能夠聽到,進而出手援助。身為的子民,也在所難免的會遇到危難、災害,這時,最需要的就是神的幫助,也就是神救援。

貳、本言

一、悔:面臨窘境,痛的領悟

從撒母耳記上7:2-4的描述,可得知,當神的約櫃,從非利士之地被送到基列耶琳期間,已經過許久,當中有二十年的時間,以色列民受到外族非利士人的壓制,感到非常的痛苦,而哀求耶和華。身為先知與士師的撒母耳,告訴以色列百姓,會這樣,乃歸因他們拜外邦的神明,巴力和亞斯她錄,若要耶和華神拯救他們脫離非利士的手,先決的條件,就是要除掉對外邦偶像的崇拜,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事奉祂。

這當中,可看出和士師記中所提及的,神是如何通過士師,帶領百姓脫離險境,拯救他們的敘事,在模式上的類似之處:(一)以色列人行惡,離棄耶和華;(二)神把以色列人交在外邦人手中;(三)他們因受外邦欺壓,感到極其痛苦;(四)於是百姓向神呼求,表明其罪;(五)神興起士師拯救;(六)士師帶領百姓,制伏外族人,然後國中太平。

非利士人是能征善戰、武器精良、具有野心,意欲要征服以色列人的民族。長久以來,這個亟欲擴張活動勢力的外族,只要一找到機會,就會馬上聚集,武裝攻擊以色列人。對於以色列民來說,因為被比自己強大的外族欺負,論軍隊人數、論武器、或是比拳頭大小,都無法佔上風。他們長久處在受威脅的狀態,自然會不好受。如此辛酸的日子,誰人能知曉?受人欺負的苦悶,能何時停歇?常是「無語問蒼天」啊!

而人的反應,往往就是這樣,非要等到自己面對窘境、無路可走的時候,才會想到最需要的是甚麼?也會去思考、反省,究竟是自己在甚麼地方,有何差錯,才會導致目前的困境。因著神的恩惠,以色列民通過士師的勸戒與導正,對於上帝的敬拜與事奉,只能採取「即或不然」(either-or)的態度與方式,當中沒有模糊的地帶,也不能有任何的妥協。要麼是選擇敬拜耶和華,獨一的真神;不然,就是和迦南住民一樣,去敬拜他們的諸神明,但選擇之後的結果,則由自己去承擔。

當以色列民知曉,會遭遇外族人的欺負,是因為自己隨從當地的風俗,敬拜諸巴力和亞斯她錄,也就是掌管戰爭和土地豐饒的神明,而得罪了耶和華。為此,他們後悔不已,在哀苦的情境中,有了很深刻、很傷痛的領悟:要全心全意,回轉歸向耶和華真神惟有祂才是掌管全地的主宰,也惟有祂才是賜福的源頭。不可以再以含糊、妥協的方法,想要每個神明都拜,都從中得到祝福。不!只有單單敬拜耶和華獨一的真神,才能蒙恩賜福。神使用這看似很令人不適與痛苦的方法,就是要讓祂的子民在這樣的逆境裡,發現、明白自己的錯誤,從中產生悔悟的心,願意再度歸向神。

這正是告訴我們,「生命低谷,引人靠近神」。很多時候,人們在凡事亨通、順利之時,尋求神的幫助,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然而,當我們落入很大的困境、面臨很棘手的難題、遭遇很難以解決的麻煩之時,發現自己力不能勝,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時,呼求神的憐憫與幫助,就是最急迫,也是唯一能做的事。就在此刻,神,對我們來說,不再是那位有事我才找祢、去麻煩祢的對象,乃是清楚知悉,唯有祂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拯救者。

二、禱:呼求援助,決意順服

撒母耳記上7:5-6,8的內容:「撒母耳說:『要使以色列眾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為你們禱告耶和華。』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於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審判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對撒母耳說:『願你不住地為我們呼求耶和華─我們的 神,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神通過既是先知、士師,又是祭司的撒母耳,成為神與百姓間的中介者,將百姓急迫的需要、悔改的心情,藉由代禱與獻祭,傳達給神,使神與人之間的關係,得以重新恢復、和好。

最近在網路的群組,看到一則教人求救的短片,這是由加拿大婦女基金會所發起的家暴求助暗號。只要求助者,將一隻手掌打開,大拇指往掌心折,接續將其他的四指往掌心內彎,即是告訴對方,現在正遭遇到危險,請求協助的暗號。順便藉此機會澄清:雖然,這個手勢目前還不是國際通用的求救訊號,是由單一機構所推行的活動,目的在於不用發出聲音,就可讓人知曉,有人身處險境。但我認為還是很有意義,經由簡單的手勢,就可以將求救的訊息傳達出去。這相當值得推廣,或許有朝一日,此方法能夠成為,國際廣為接受、甚至通用的求救信號。

由此,讓我聯想到,身為基督徒,也有求救的信號,就是通過禱告,呼求神來幫助我們。加爾文曾說:「呼求神是我們得著平安的一種方法。…真實與殷勤的禱告,首先源自己身的需要,再者是對神應許的信心。」他提出兩項關於禱告的原則,一是:我們的心意,必須合乎與神交往的虔誠態度;二為,當我們祈求的時候,須承認自己的貧乏,認真地思想我們一切所求都是何等嚴重緊要,必須熱烈誠懇地祈求。個人認為,我們可以由此觀點、原則,來思想今天的經文,所給與我們,在信仰方面的提醒。

首先是禱告校正我們的定位在急難中,我們呼求神。呼求,即是仰望神,是人以「由下往上」看的方式,注目看神,尋求祂的憐憫,祈求祂的幫助。這是一種重新對自己立場的定位與視野的調整。想起自己真正的身分是誰:是耶和華神的兒女,而不是外邦神明的兒女;並明白真正賜福的源頭與勝利者是誰:是獨一的真神。換言之,禱告幫助我們,將一切重新校正對位,轉移我們自我中心的觀點。知悉對神的敬拜不是交易,我曾獻什麼東西給你,現在該是你來回報我的時候。乃是決意順服,願意聽從神的教訓、遵守祂的誡命。而從禱告得來的信心,則幫助我們學會凡事交託,得到安心,願意放心,相信,無論處於任何困難的景況,神都與我們同在。

不僅如此,因著神同在的應許,禱告使我們的心能平靜安穩,不再處於時刻擔憂的狀態。能夠平安,對每個人來說,是何等的重要。特別是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在急劇、快速的變遷、動盪中;在許多未知、不定的情況下,人們的心中,充斥著不少的擔憂、恐懼。這些令人愁煩的事,常使我們裹足不前,感覺自己似乎是落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幽谷中,頓時失去方向感,不曉得到底要往左或往右,要前行或退後?若是我們願意,呼求耶和華神的憐憫與救助,將自己交託在祂的手中,施恩的主,必用大能的雙手幫助我們,衝破這黑暗之地,引領我們進到祂的光明中,得享平安。如此,我們在主的護衛、眷顧下,心得以平靜、靈得到安穩,不再有憂慮、害怕。而能深切信靠主,不猶豫、不懼怕地放膽前行。

三、念:緊急救援,毋忘神恩

近兩週前,看到一則發生在越南河內,令我印象深刻的新聞報導。一位三歲的女童,掛在12樓陽台的欄杆上,發出哭聲,附近居民,看到後尖叫呼救。當時,附近一位31歲搬家公司的阮姓司機,原坐在車裡,正等待客戶交付貨物。聽到聲音後,即刻下車往公寓1樓大廳衝去,爬到下方鐵皮遮雨棚上試圖救援女童。才剛站穩,女童就從高樓邊緣墜落,這人伸出雙臂,以徒手的方式,成功接住了急速掉落的女童。整個過程驚險萬分,但這奇蹟式的救援,兩人雖有受傷,卻都保住了寶貴的性命。(資料來源:新頭殼newtalk。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3-02/542966 )

這個新聞事件,不僅道出了這位阮姓司機,奮不顧身去援救素昧平生的女童,深具英勇精神外;還表達出,身為一位父親的憐憫情懷。當他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道:「當下我沒有想太多,看到有女娃陷入危險,我立即想到了我的女兒,便著急地想要尋找一種救她的方式。」因為他勇敢出眾的行徑,得到河內市官方當局的表揚,也被當地媒體喻為英雄。

仔細來想,我們其實很像那處在高樓邊緣,隨時都會掉下,驚惶哭喊不停的女童。而我們所信靠的神,則是那位,聽到呼求,馬上衝過去,並伸出大能臂膀,將我們從跌落深淵的危難,緊緊接住我們的拯救者。當以色列民在遭遇非利士人欺負的危難中,發出哀聲呼求神的拯救,祂也即刻出手相救,制伏外族人。根據撒母耳記上7:12的記載,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神時刻都幫助我們,不但是神話語的應允,也是我們信仰生命的真實經歷。

第四世紀的拉丁教父,耶柔米(Jerome)說過:「沒有人比基督徒更快樂,因為他有天國的應許。沒有人比基督徒更辛苦,因為他每天陷入生命危險。沒有人比基督徒更堅強,因為他勝過了魔鬼。沒有人比基督徒更軟弱,因為他受肉體所克制。」

這段話道盡了身為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上的經歷,常處在兩極的張力之間,不住地變動、遊移著,或身處豐富或身遇乾涸、或行在光明或走在黑暗、或是得勝抑是失敗。然而,信實的神時刻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隨時的幫助,是「以便以謝」,被豎立起來堅固的磐石。這則是提醒人們紀念,神是如何拯救與幫助祂所揀選的人,在危急存亡之秋,使他們脫離對敵無情的攻擊,進而得勝有餘,得享自由平安。

從以色列民這次的事件上來看,深入險境、走投無路、死蔭幽谷,都不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施恩的主,垂聽人們在無助時的吶喊與呼求,伸出大能的手,攻擊仇敵,讓欺壓者知道,惟有萬軍之耶和華才是得勝的君王、是掌管全地的主。這都因為是:神的良善。

由此,讓我想到,陶恕(A. W. Tozer)牧師,說過:「神的良善始終是我們盼望的根基儘管人的悔改是必須的,但人的悔改本身並不是什麼可誇的功勞,只是接受神的赦罪恩典

的條件而已,這恩典是神因良善而賜給他的。」這提醒我們,神以恩典對待祂所愛的人,而領受恩典的人,也要記得感恩與思念,正如大衛在詩篇103:2,所說的:「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他的一切恩惠!」陶恕牧師同時也提到,領受恩惠的人,對神有不同的認知與體驗,他提到:「真心悔改的人會發現神是大有憐憫的;為罪自責的人,會發現神是寬宏大量,又滿有恩慈的對恐懼的人,祂是友好的;對靈裡貧窮的人,祂是寬恕的;對無知者,祂有顆體貼的心;對軟弱者,祂溫柔;對陌生人,祂殷勤周到。」這些都是出於神的憐憫、良善與恩慈的作為。

、結語

神的救援,是奇妙的、是隨時的、是真實的,因祂愛我們。故此,我們在信仰上,要對神的話語,有所領悟與明白;於與祂關係的建立上,也要專心尋求,順服以對;當領受神的拯救之後,更要心懷感恩,時刻不忘,謹記在心。如此,才是認識祂、愛祂的展現。

十四世紀英國的女隱修士,諾理奇的朱利安(Julian of Norwich)曾寫道:「神的定旨是要我們全心全意地尋求認識祂,並且愛祂,直到我們在天上得以完全的那日,…因為在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唯有注視造物主,並且愛祂,能使我們較少考慮自己,並在心中最大程度地充滿,對祂的敬畏與真實的順從,以及對弟兄姊妹的豐盛慈愛。」願這段話,能夠成為我們在領受「神救援」的恩典後,該如何在信仰上做出回應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