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約翰福音十五章16節,馬太福音十章42節
引言:
感謝上帝的恩典,藉台南神學院奉獻主日,受派回德生教會請安與報告的機會,得以和大家一起共同敬拜上帝,重溫舊夢,深感溫馨!
時間飛逝,在德生教會服事21年後,為回應上帝的呼召,離開牧會跑道,奔向所熱愛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逾兩年。這些時日裡,內心常回顧過去在德生教會服事、學習、裝備與成長,以及長年蒙受德生教會兄姐們數不盡的愛與關懷之點滴。每當回憶起,內心總有說不出的感激、感念和感動!
感謝的是,離開德生後,住家就在附近約兩百公尺處,從七樓居所書房和頂樓小木屋,便可清楚眺望德生教會,尚且能得著一些安慰,免於「思念」之苦。只是基於牧會倫理,加上忙碌之故,不克與不便常回來和大家共同禮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擾,然還是得感謝德生教會的牧師團、全體長執、幹事同工和兄姊們長年以來,對於台南神學院的關心、代禱與奉獻,使得神學教育的工作得以繼續傳承。為此,僅代表學校的全體教職員生致上由衷的謝意!期待大家能如耶穌對「接待主僕的賞賜」之教導所提出的應許:「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十章42節)持續關心神學教育。
一、台南神學院的創立
台南神學院可謂是台灣宣教的胎盤,因這裡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最早的神學教育與福音發源地,我們從南神創立的典故得以了解。主後1865年,馬雅各醫生來台展開醫療傳道後,有感培養本地宣教人才的需要,乃於1869年在台南二老口醫館(今台南市博愛派出所附近)之禮拜堂開辦「傳道者速成班」。嗣後又在高雄旗后成立「傳教者養成班」。及至1876年合併創辦了「台南大學(神學校)」,由巴克禮牧師(Rev. Dr. Thomas Barclay,1849-1935)擔任首任院長,迄今,已走過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辦學之初,學生只有十數位、教師三名、教室一座、宿舍一棟(可容十五人)。幾年後學生數驟增,校舍不敷使用,卻苦無資金擴建。適校長巴克禮牧師返回英國報告台灣傳
教概況,並期籌募資金。數日後有一信徒私訪巴克禮牧師,問明所需款數,巴克禮牧師答以「約需千磅」。此人立即如數認捐,並以「不可公開姓名」為條件。1903年乃以鉅款建造新校舍(即今稱為本館的「巴克禮紀念館」)。懷緬往昔,大家對這位匿名信徒頗感崇敬,惜至今無人知曉他的姓名。然其奉獻的建築物,不但成為台南的百年古蹟,更讓人從中看到奉獻者對上帝及對台灣永恆的愛。
每當談到台南神學院創立過程的歷程與艱辛,就會令人憶起因戰爭而關閉的往事。1884年9月,中法戰爭時期,法艦封鎖台灣,「大學」停辦。至翌年二月續辦,並先後設立中學及女學各一所,即今台南長榮中學、長榮女子中學。
1940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對福音聖工的干涉日趨露骨,迫學校任用日人為校長。面對艱難的處境,時任校長的滿雄才牧師(Rev. W.E. Montgomery,1881-1968) (1925年巴克禮牧師退休,由滿雄才牧師續任校長)與教界各方經長時間討論及審慎思考後,咸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遂於九月忍痛閉校,男女生各十名轉學他校,含淚道別,此次停辦達八年之久。
1945年戰爭結束,滿雄才牧師再度返台經三年籌備,於1948年經斗六舉行的南部大會全體議員滿場一致通過復校,更改校名為台南神學院迄今。
從創立的坎坷典故端見,台南神學院是台灣最早設立的神學教育機構,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一所大學,更是台灣宣教與培養傳道人的「胎盤」和台灣教會的「第一顆心臟」。
二、現階段所需
二十一世紀是實踐神學的世紀,神學院除了得肩負神學的基礎教育工作,培養上帝所揀選,願意委身的傳道人外,還得成為宣教的養成和支援與照護所,才能使神學教育更臻完美。為能再創往日的榮景,神學院需要有靈性與悟性均佳的師資、願意委身和服事的神學生,還得要有完善的軟硬體設備…等,唯有如此,才能造就出優秀的傳道人到教會、社會和機構服事,傳揚福音。當然,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背後得要有強大的支撐力,即,教會信徒的關心、禱告和奉獻。畢竟,沒有上帝的帶領,加上兄姊們的熱心關懷,乃無法成就理想。
神學院立案後,所需面對的功課和挑戰甚大,因不但得接續過去未立案之前所傳承下來的美好傳統,還得因應立案之後,教育部的規範與要求。雖行政工作量暴增,且師資的聘用也得符合教育部的資格,著實不易。然無論如何,這些功課都是一種新的挑戰,也是一種學習,儘管不易,仍得向前邁進。
現階段,懇切盼望大家能為南神老舊硬體建築物的更新、校園斑駁馬路的重新鋪設、立案後教務與行政系統得全面資訊化的龐大經費、成立實踐神學研究中心與師資培育基
金,每年多達五千六百萬的經常費,以及新建圖書館所積欠的六千多萬之費用擺上關心和奉獻,好讓學校能繼續向前邁進。當然,處在台灣少子化社會的今天,神學院和一般大學一樣,同樣面臨招生上的難題,鑑於此,急需大家的關心與代禱,並鼓勵優秀的青年報考神學院。
每當談到神學教育工作,就會使我憶起,2016年復活節學季,前往英國劍橋擔任訪問學者時,看到台南神學院禮拜堂仿效劍橋衛斯敏斯特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禮拜堂講台上端圓弧形牆壁所標示的二十六個文言經文:「非爾選我,乃我選爾,命爾結實,而實恆在,則托我名求父者可賜爾。(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約翰福音十五章16節)期盼透過禱告,懇求上帝能揀選祂所合意的人,進入神學院就讀,成為傳福音的勇士。
三、接任院長之歷程
個人於2020年8月1日離開玉山神學院,赴台南神學院報到,且於同年9月14日正式就任。之所以會離開所愛的花蓮,回母校服務,從下列就任詞,方可了解其因。
2019年2月,為迎向所熱愛的教學工作,在眾多會友的祝福聲中,依依不捨離開服事長達21年的德生教會。到玉神服務後,南神王崇堯院長因屆齡,準備退休,學校遂著手徵聘接續人選。公告貼出後,因無人應徵,南神校友會立即發起推薦聯署活動。出乎意料的是,自己竟成了校友會所推薦的院長人選。
院長人選出爐後,諸多牧長得知我無意回母校接任,紛紛寫信和打電話勸進。此外,總會議長和南神前院長,還有多位同工相繼到花蓮懇談,甚至也有兩位長老教會出身,在他教派服事有成的牧者親赴花蓮勸說,就連曾教過我,早已退休的神學院老師,也親自出面鼓勵,同時用略帶「脅迫」的語氣勸進,期待我無論如何,都得排除萬難,回南神承接重任,千萬不要當「約拿」,臨陣逃脫。
勸進的老師、牧長與同工們所持之理由是,二十一世紀是實踐神學的世紀,現階段的神學院,需要有長久牧會經驗的牧者擔任較為合宜。為此,牧長們還特地和玉神布興·大立院長商討,期盼玉神能放人,以便到南神任職後,能拉尚未立案的玉神一把,同時致力於兩校的合作與合一。儘管玉神院長和董事會願意割愛,並鼓勵我到南神任職,然基於責任之故,中途要離開玉神,實在說不過去,因我很喜歡花蓮,也很愛玉神和原住民教會,致使心中充滿五味雜陳。
坦而言之,內心極度掙扎之因,乃自己是罪人,實在不配,且接任院長並非個人的生涯規劃。又內人和兩位貼心的女兒要我在玉神任教,好好退休當阿公,勿再扛重任。再者,自己擔任過南神董事長五年,卸任後一年半就接任院長,內心甚為不安,還常浮現出會遭受嫉妒、批評、攻擊之慮。雖有諸多同工不斷勸說,到了耳順之年,有何顧忌的?但心中的憂慮依然揮之不去。
為此,我就近請教好友,佛教慈濟大學退休的方菊雄校長(花蓮東方長老教會長老)。方長老得知我的困惑,前後四次邀我和內人共進晚餐,餐敘中,一再強調:「若不是爭取來的,而是大家推薦的,就當順服,並勇敢接任,因這當中必定有上帝的旨意和呼召,千萬不能逃避。好比自己以基督徒的身份,接掌佛教慈濟大學,也非爭取來的,而是大家一致推薦,只好順服與接受。因有治校經驗,才會在退休後,受命擔任長老教會馬偕醫學院的籌備主任,而得以順利設立,進而招生,成為優質的醫學院。」言談間,方長老還分享,原本擔心自己的基督徒身份與佛教團體有所抵觸,然因慈濟證嚴上人的一席話:「我不怕你是基督徒,我只怕你沒有信仰。」這才使得內心篤定下來,勇敢接受慈濟大學校長的工作。聆聽方長老的見證和鼓勵,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後,才誠惶誠恐,答應董事會的邀請。
會接任院長,實非自己所願,可能是吃了「好膽藥」,才會如此。當然,除了上帝的呼召,還有眾多牧長與同工的鼓勵和勸進外,更是連闖「三個紅燈」的結果。其因,乃內人和兩位女兒擔心我的身心過於勞累,不捨我答應接此重任。只是為了順服上帝的呼召,內人和兩位女兒只好閉眼不看所愛的丈夫和父親「闖紅燈」。雖有上帝的帶領,才能硬闖三個紅燈,且不會收到「紅單」,然要接續前面十任院長所建立起來的地基,邁向所需建造的工程,實非易事,極需大家的代禱、扶持與奉獻。
在未來的日子裡,除了得承續南神過去所建立起美好的聖經與系統等神學教育工作外,個人會加強過去較為欠缺的「實踐神學」,並進一步成立「實踐神學研究中心」,好讓神學院不只是訓練中心,也能成為提供福音戰場策略及協助傳道人面對與因應挑戰的所在。畢竟,神學院不能只是「學者」的培養所,還得要成為全然委身的「牧者」養成所。質言之,神學院並非只是基本動作與理論的訓練中心,還要成為福音戰場的顧問、支援與照護中心,才能完整展現神學教育的功效。猶如身體欠安的患者,從診所轉診至區域醫院,再到地區醫院,依然無法獲得有效的診治時,教學醫院必須肩負起有效的治療與照護責任一樣。教學醫院之所以能解決問題,乃其有紮實的基礎醫學概念,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達成任務。無可否認的,福音的工作得背負沉重的十字架,難免會因受苦而出現「呣甘願」的心情,然還是要學習「甘願做憨人」的心志,才能為福音「爭戰好的爭戰」。(上文摘錄自接續第十一任院長之部份就任詞)
基於此,上任之後,乃以下列理念,帶領學校向前行。
學者→牧者(訓練中心到戰場)
學術→實踐(理論研究到應用)
毋願→甘願(學習甘願做憨人)
合作→合一(單打獨鬥到合作)
結語:
接任院長工作已逾半年,在這段時日裡,因著上帝的保守與帶領,還有全體教職員生的同心合一、董事會與校友會的支持,加上教會弟兄姊妹的關心和代禱,已適應學院的服事與作息,且走出剛承接重任時的惶恐,而得以展開所計畫的神學教育工作。
剛接任之初,會誠惶誠恐之因,乃如前所述,台南神學院是台灣最早設立的神學教育機構,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一所大學,更是台灣宣教與培養傳道人的「胎盤」和台灣教會的「第一顆心臟」。基於此,要接續前面十任院長所建立起來的堅固地基,邁向所需建造的工程,同時擔負建蓋圖書館所積欠的龐大債務,還有院務所需的經費,身為接棒者,其責任之重大,不言可喻!然感謝的是,有大家的支持與奉獻,相信所帶來的力量,必定可以再創南神的歷史。
「教育乃百年大計」,時值台南神學院的紀念主日,除了感謝過去大家對於神學教育的關心之外,還是要藉此再次呼籲:每年的三月第三主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訂的台南神學院奉獻主日。長老教會設立此一紀念主日之目的,乃要藉以喚起教會的信徒,以及關心神學教育的兄姐,為神學教育擺上關心、代禱與奉獻。因台南神學院是台灣培養牧者與宣教人才的出發點,可喻為台灣宣教的「胎盤」,深具歷史與時代的意義,且神學院亦可比擬為教會的「心臟」,必須強壯,才能輸送動力、塑造人才、建立教會、傳承信仰、得人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