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腳麻,站起來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聖經:利未記十九章 32 節、路加福音二章 25-38 節

一、引言

有個電視廣告很有趣,內容大致如下:一位年輕的記者去火災現場採訪,之後,發現有一位老先生一直在火災現場中不出來 … 。後來,消防隊員將那位老先生背出來,記者看到,就問他「你為什麼不願意跑」,老先生無奈地回答他「我為什麼不願意跑?! … 我雙腳麻了,是要怎麼跑?」

很明顯,那位老先生是因為「腳麻」,所以「無法」跑;但是,那位年輕 記者卻以為老先生是在抗議,所以才「不願意」跑。看起來,那位年輕記者原本的想法,與老人實際面對的問題,兩者之間差別很大。從年輕人的想法來看,他只看到「老先生沒有離開危險的地方」,便猜測老先生是「不願意離開」;卻沒有站在老人的現況來替他想,所以,忽略了「老人其實是無法自己站起來,離開危險的地方」。

「腳麻,站不起來」,確實是某些老人會遇到的問題之一;不過,說到「老人的問題」,不一定都是老人造成的問題。或許有些人在談論「老人問題」時,會不經意地將「老人」當作是「問題」;所以,有人將「社會老化」或「教會老化」等同是「社會與教會中老人比率愈來愈高」。其實,「老人 增加」本身不是問題;反而,真正的問題乃是在於社會沒有適切地面對老人 的需要,沒有去處理老人們所遇到的問題。換句話說,老人的問題,不是老人要去面對的問題,卻應該是整個社會結構要去面對的問題。

那麼,由此看來,本文的題目「腳麻,站起來」,其中的「腳麻」,明顯是代表「老人遇到的問題」或者「老人的需要」;不過,「站起來」又是什麼意思? … 聖經利未記 19: 32a 說「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 … 」;因此,基督徒都知道「站起來」是表示對老人的敬意。不過,若是將這樣的意義放 在現代的處境來看,則,當年輕人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看到老人就 「站起來」,其實不只是表達敬意,也是透過「讓座」來幫助老人腳容易酸的問題。如此看來,站起來,不但是表示尊敬,也是一種實際要幫助老人的行動,而這是本文企圖探討的議題。那麼,要幫忙老人,要先瞭解老人的需要,所以,以下先來看老人可能有什麼需要?

二、老人的需要?

對於老人的需要,因為筆者本身不是老人,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所以上網搜尋相關資料。那麼,網路上有一篇「老人問題與臨終關懷」的相關文章 ( http://life.nthu.edu.tw/~labprl/%B 2M %A4j-%A5%CD%AA%AB%AD%DB%B2z%BE%C7/%C1%BF%B8q/14%C1%7B%B2%D7.htm ) ,因為文中 引用了不少學術性的參考資料,所以,個人認為值得拿來做為參考。那麼,在該文章中,將老人問題分為四部分:生理、心理、財力、靈魂。不過,筆者以為,財力上所產生的問題,似乎與生理和心理相關;因此,以下將財力問題分別放回生理與心理的問題中,再加上個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將老人的需要重新整理如下:

(一)生理上的問題

老化或者慢性病所引起的不便;失去固定收入,物質生活的調整 … 等。

(二)心理上的問題

為兒孫擔心、退休症候、喪偶後的調適、失去固定收入後,自認為家庭地位的改變(需要仰賴兒女) … 等。

(三)靈性上的問題

需要有一個可以倚靠的信仰(關於信仰,或許也受生理與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為,當人漸漸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發現自己的有限與退化,也可能會更加認真去思考生命以及死亡的問題)。

那麼,對於生理與心理上的問題,其實是互相影響。 有一句聖經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意思不正是「心理的健康可以幫助身體上的狀況」;甚至, 若是要進一步來講,靈性上的健全,或許也可以讓人在心理與生理上得到幫助;不過,關於這點,等一下再來探討。在此,先講要如何讓老人在心理與生理上 得到幫助;「台中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工作人員曾對各階層老人作調查與研究(http://www.socialwork.com.hk/elderlyproblem.htm),根據他們的建議,以下幾點可以幫助老人在生理與心理上的需要:

•  有事要跟老人商量

老人容易失去自己的價值感 … ,家裡的事(尤其是老人所關心的),要事先向老人請示,藉此對他們表示尊敬,讓他們感到受重視。

•  滿足老人錢的需要

有足夠的錢使老人有安全感,生活亦較能自主。

•  讓老人飽口福

老人胃口不佳、行動不便,若能設法讓他吃到喜愛的東西,可以使他快活好半天。

•  不要忽視老人小毛病

老人體力及抵抗力都弱,小毛病不小心易成大問題,所以老人稍有感冒、發燒、食慾不振等現象,寧可過敏一點視作大問題來關心才好。

•  避免在老人面前有親熱的表現

年輕夫妻往往忽略老人的存在,在老人面前親熱、恩愛。許多老年人常因為沒了老伴,看了會感到孤單、寂寞。有些老人個性保守,對此可能不悅,或感到尷尬。

•  對老人不可「說服」

人上了年紀,腦細胞就減少了,思考也較不靈活,甚至有的變得很固執,所以有所規勸時,要特別和顏悅色。

•  要聽老人樂敘往事

老人喜歡重覆說得意的往事,對他來說這是項有益身心的樂事。縱使三番兩次的「回鍋」,也要耐心去聽。

若是有注意且去實行以上幾點,或許,可以幫助老人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 不過,除了生理與心理上的需要,剛才還有提到「在靈性上,老人 需要信仰的支持」;對此,就不再去採用網路上的資料,因為,信仰上的問題,最好是從聖經來看。

三、老人在信仰上的需要

說起來,耶穌一出生,就常常去滿足人們在信仰上的需要。從路加第二章 前半段的記載知道,耶穌剛剛出生,就已經幫助了社會中下階層的牧羊人,以及追求智慧的東方博士,讓他們得到靈性上的滿足。而,後來,在今天的 經文中,滿月不久的耶穌,又幫助了兩位老人得到信仰上的安慰;那兩位老人,就是今天經文所提到的「西面與亞拿」。

從路加福音的記載,我們知道:西面 一生都在等待 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並且,他受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在未死之前,有機會可以看見基督來到世間。所以,後來 當耶穌 讓母親抱著,出現在這位老人面前時,就滿足了西面在信仰上的需要 。也就是說,耶穌幫助了這位老人看見以色列 要得到拯救,讓他看見以色列的未來;而這,成為「西面在信仰上的安慰」。 西面得到信仰層面的滿足以後,在 34 節說「西面給他們祝福」;不過,西面的祝福很奇怪,因為他說「耶穌來,是要叫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許多人興起;而且,耶穌還會成為反對的目標,你的心要讓刀刺透」。這樣的說詞,讓人很難覺得是一種祝福;反而,這樣的說詞,容易造成馬利亞的煩惱,甚至也透露出西面自己的擔憂。

為何如此說?從經文看來,西面已經知道「基督臨到」,並且,這是那段經文在當時的意義與重點;不過,若是將當時的意義,放在現代的處境中, 那麼,西面還有一項未知的事,就是自己的兒孫不知是「要跌倒或者是要興起」 的人?也就是說,若是將聖經在過去的意義,放在現代處境來看現代人的問題;則,西面這位老人,可能是與大部分的我們一樣,有兒孫、有親人、有好朋友 … 。

那麼,雖然西面看見了耶穌基督臨到世間的意義-以色列族群有盼望 了;但是,

 

若是當他不能確定「自己的兒孫親人,是將要因為耶穌來興起,或要因為耶穌來跌倒」時, 很可能地,我們可以假設「西面在心理上還是需要 幫助」;不過,聖經對西面的記載,只到 35 節,所以,無法知道西面後來的情況。

西面心理上的需要,聖經沒有足夠的資料來探討。還好,在同一段經文中,還有記載另外一位老人的事;因此,以下試著將西面心理上的需要,放在另外一位老人的身上來探討。根據聖經所記載,那位老人就是名叫亞拿的女先知;而,西面看見耶穌的那時候,亞拿正在聖殿服事,所以,她有機會聽見西面所講的話。因此,亞拿與西面相同,也從耶穌得到了信仰上的安慰與盼望。那麼,在信仰上的需要得到滿足的亞拿,她是不是接著會得到在心理上的幫助?以下來討論這個問題 … 。

四、亞拿是否從信仰得到心理上的幫助?

在今天的聖經中,用了三節來介紹亞拿。從這三節的經文中,可以看出 亞拿已經守寡多年,而且,她一直持續在聖殿服事。照《活泉新約希臘文 解經》的解釋,當時,亞拿至少 84 歲;雖然她年老,但是,聖經中說她 「並不離開聖殿,禁食祈求,晝夜事奉神」,意思就是,亞拿對於服事十分地熱心,對於聖殿中大大小小的事,也都非常認真地參與。

這樣的婦女,讓人聯想到現代教會中許多的姊妹。特別,亞拿的特質, 讓人想到一個故事 – 阿悅姐的故事(曾在「詩篇 23 篇」講過,簡述大意如下):阿悅的先生很年輕就過世,而,在先生過世之後,她必須獨自扶養三個就讀國小的男孩 … 。面對生活的壓力,又想到將來不知要如何 … ,阿悅本來想要放棄生命。還好,住在附近的一位長老娘帶她去教會。第一次去教會,聽到人家在 吟聖詩第六首「主耶和華是我牧者」,她感覺心理受到安慰,眼淚一直流個不停 … 。

後來,因為享受那種溫暖的感覺,所以,阿悅開始固定去教會禮拜 … 。幾年以後,教會長執建議阿悅要在信仰上受造就,不要只是靠著感覺;所以, 阿悅陸續參加了『聖經陪讀班』與『學道班』,也在洗禮之後,繼續參加 『成人主日學』。那麼,在受造就一段時日以後,阿悅開始在兒童主日學中作老師,參與教會各樣的服事 … 。漸漸,阿悅對上帝的認識更加深,不但,自己過得有盼望,也將自己的信仰與他人分享 … 。

從阿悅的故事再回來看聖經,或許我們會發現「亞拿與阿悅,是信仰上的姊妹!」尤其是亞拿在西面與耶穌對遇的那個事件以後,就不斷重複去對人宣講(「講」的希臘文是不完成式主動語態,表示「不斷重複地說」);這,正像阿悅在教會主日學作老師一樣,都是在「不斷向人宣講福音」。那麼,若是我們再次將亞拿當時的行動,以及行動的意義,放在現代的處境來看; 則,可以從阿悅的身上,來推測亞拿應該是有機會將自己所得到的信仰,繼續分享給兒孫、親人與身邊的人(可能也包括了西面的兒孫與親人)。

那麼,因為亞拿確知兒孫與親人們得著了信仰;因此,她在心理上的需要,便有機會得到幫助。也就是說,從聖經中可以知道:亞拿在信仰上的需要得到滿足,可以對她的心理造成正面的影響。不過,這樣的論點,不僅從 聖經可以得知,從社會科學中也可以證明。就有這麼一篇文章名為「心理 調查:基督信仰有助管理憤怒情緒」( http://www.wretch.cc/blog/xz

4895862 ),其中提到:《個人性格及社交心理學》期刊發表過一份調查報告,擁有基督信仰的人比較容易管理憤怒情緒。 … 俄亥俄州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副教授朱莉.埃克萊恩( Julie Exline )表示「信仰比較虔誠的人一般不容易發怒 … 」

Julie Exline 言下之意,也是說明了信仰對心理的正面影響。看來,無論是從社會科學或者聖經詮釋來看,信仰上的安慰,確實會幫助心理上的需要;不過,從聖經詮釋卻更加看見「信仰上的滿足,若是加上宣講的 行動,不但會幫助當事者自己的心理,並且,也可以讓更多人的信仰與心理得到幫助」。

五、結語 :腳麻,大家都站起來!

老實說,原本在訂本文題目為「腳麻,站起來」時,只是注重在生理上 的問題,所以也將結論設定在「老年人腳麻,年輕人就站起來,去幫助老年人」。不過,從聖經中卻發現:「站起來」,不只是指「在生理上與心理上,年輕人去幫助老人滿足需要」,還包括「老人自己在信仰上的站起來,進而幫助年輕人在信仰上的造就」。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箴言 16:31 )是聖經中一句耳熟能詳的經文,不過,不知我們曾想過「為什麼白髮是榮耀的象徵?」 … 其實,「頭髮變白」代表生理上漸漸退化,所以,榮耀或許不是指外在,而是指內在(包括心理與信仰上的)。因此,對於老人在外在(身體上)的退化,年輕人應該要站起來,用行動來幫助老人;而,對於老人信仰上的需要,老人則可以自己站起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要;甚至,如同阿悅與亞拿,老人們不但可以自己在信仰上得到滿足,也可以將信仰與別人(尤其年輕人)分享。

說到「白髮」,聖經中還有一句讓人熟悉的經文「強壯乃年輕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言 20:29 ),其實,這句經文若是放在本文來看,也可以解釋為:年輕的一代用自己在身體上的強壯去幫助老人,而,年老的一代則用自己在信仰上的經驗去幫助年輕一代;如此,讓年輕的一代與年老的一代都互相幫助,讓大家在上帝的保守下,都不再腳麻,反而能夠站起來,在信仰、心理與生理上的需要,都得到上帝對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