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黑暗中的光明 — 士師記十三章1-7節、24-25節 — 陳怡芬牧師

  • 陳怡芬牧師

聖經:

士師記十三章1-7節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將他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四十年。 2 那時,有一個瑣拉人,是屬但族的,名叫瑪挪亞。他的妻不懷孕,不生育。 3 耶和華的使者向那婦人顯現,對她說:「向來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 4 所以你當謹慎,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 5 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胎就歸 神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 6 婦人就回去對丈夫說:「有一個神人到我面前來,他的相貌如 神使者的相貌,甚是可畏。我沒有問他從哪裡來,他也沒有將他的名告訴我, 7 卻對我說:『你要懷孕生一個兒子,所以清酒濃酒都不可喝,一切不潔之物也不可吃;因為這孩子從出胎一直到死,必歸 神作拿細耳人。』」

 

24-25節

24 後來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參孫。孩子長大,耶和華賜福與他。 25 在瑪哈尼‧但,就是瑣拉和以實陶中間,耶和華的靈才感動他。

引言

今天是教會節期的棕樹節,棕樹節也就是棕枝主日。棕枝主日的傳統是根據新約聖經四本福音書裡都有的一個事件,就是耶穌在門徒的陪伴下騎著驢駒進入聖城耶路撒冷,受到當時的群眾拿著棕樹枝,前呼後擁大聲喊著:「和散那!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路19:38)當我們想像主耶穌走這段路時的情境,眾人的心充滿著多大的熱情,熱切期待以色列的復興就要臨到!然而,沒想到這樣光榮的想像與期待,在沒多久之後,就進入極大的黑暗。這個黑暗包含:陰謀出賣、驚惶逃走、審判鞭打、哀哭戲弄、傷害至死亡。因此,棕樹主日是聖週也是受難週的開始。

這樣的情境讓人不禁聯想,就像從士師記第13章一直讀到16章的感受。為什麼?因為第13章一開始,有一位從上主來的使者預言一個孩子的出生。13章的最後,又講到上帝的祝福和聖靈的感動在這個孩子的身上。看哪!這是不是讓人期待著士師的循環,就要有復興的景象。如果帶著這樣的期待,繼續看下去14、15到16章,恐怕期待化為嘆氣與失望。因為這位上帝特別揀選的士師,不但不符合期待,居然更像一齣色情、暴力電影裡面的男主角。在第16章的最後,他的結局是和以色列的敵人-非利士人的眾領袖和那些來看熱鬧、要嬉弄參孫的群眾,在外邦神明的寺廟裡一同毀滅、同歸於盡。多麼悲慘、黑暗的結局!

士師的循環、參孫的結局,或許也像我們對某些事情長久以來的失望,不再抱任何期待。還有改變的可能嗎?黑暗中會有光明嗎?

一、上主行「不可能之事」

士師參孫的故事開始於一位上主的使者對一個婦人的顯現。經文裡只有介紹這個婦人是但支族,瑣拉人瑪挪亞的妻子,並沒有交代她的名字。很可能這是暗示婦人的弱勢處境,因為她是「不懷孕,不生育。」在當時的社群中,不能懷孕、生育的婦女不僅被人瞧不起,也因此成為她的羞恥。她的丈夫可依此提出離婚或納妾。當使者向這個婦人預言:看哪,以前你不懷孕,不生育,如今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這個情境讓我們想起,聖經中幾位人物的出生:以撒,上主應允亞伯拉罕要使地上萬族得著祝福的兒子,是不孕的撒拉所生。撒母耳,上主透過他為祂的百姓揀選頭兩位的王。是不孕的哈拿所生。施洗約翰,為主預備道路,宣告主要來臨,是沒有生育而且已經老邁的伊利莎白所生。

從人的角度來說,不孕生子是不可能的事。試問上帝為什麼要藉著不可能的事來完成祂的計畫?從另一方面,人運用神所賜的智慧、能力做事,這不也是上帝的恩賜。但若是只有這樣,人怎能體會上帝的超越與參與?我們如何和上帝建立關係?當上帝使用「不可能」的情況來行事,超越人的計畫、謀算、能力,從而使人認識祂至高的屬性,降服於祂並建立更深的信靠。

在路加福音18章裡記載,一位很富有的猶太領袖來問耶穌,應當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意思是,要怎麽做才會進入天國。這位猶太領袖跟耶穌說,所有的誡命他都遵守了。彷彿學生已完全按照標準答案作答,若比照現在的基督徒,會想到就像有參加禮拜、聚會,有奉獻、服事等等。這些我們都有在做。猶太領袖問耶穌的用意,似乎他想更確認他還缺少哪一件嗎?親愛的兄姐,我們是否想過上帝對我還有什麼期待?我還缺少哪一件嗎?

當耶穌對這個認真遵守誡命的猶太領袖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路18:22)聞言之後自信滿滿的猶太領袖,瞬間變為憂愁。為什麼?因為他非常富有。缺少的那件,竟然是他所有的家產。讓我們想想,耶穌要的真是屬物質的嗎?難道天上還會缺少財富?其實耶穌是直指人自認最有保障、最有安全感的倚靠。耶穌的要求讓我們感到困難嗎?

耶穌看這位猶太領袖如此憂愁,就說了一個比喻來形容人抓住最想倚靠的要入天國有多麽困難。「駱駝穿過針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駱駝穿過針眼,根本是不可能之事!聽到的人反問耶穌,若是這樣豈不都沒有人能得救了嗎?耶穌回應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都能。」(路18:27)意味在所有的局勢或人最困難時,拯救不是因為人憑藉強大的資源、最有把握的籌碼作為後盾。

我們還缺少一件嗎?這並非耶穌要為難我們,而是神的愛與憐憫向我們顯明祂是「行不可能之事,凡事都能的上帝」,這是主所親自應許「黑暗中的光明」!

接續再看有關參孫出生的重要細節。

二、作「拿細耳人」的約定

  1. 作拿細耳人的由來

參孫出生的一個特別之處,是上主的使者交代這個婦人,要怎樣生養這個孩子。

「看哪,你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一出母胎就歸給上帝作拿細耳人。」(士13:5)歸給上帝作拿細耳人,這是指什麼?

有關作拿細耳人的規定和由來,記載在民數記第六章。上主吩咐摩西,對以色列人宣布說:「 無論男女,若許了特別的願,就是拿細耳人的願,願意離俗歸耶和華,」

(民6:2)這裡所指的作拿細耳人是,無論男女都有這個選擇的機會。「離俗歸耶和華」在當時是指專門協助做獻祭、聖所裡的事奉。目的是為了更親近上帝。這樣的許願時常是人在做重大決定時,想更專心地尋求上帝的旨意。

  1. 作拿細耳人的約定

作拿細耳人需要受約定,遵守3樣事情作為記號:

第一,不可喝用葡萄所做的任何飲料,甚至新鮮葡萄或葡萄乾都不可吃。因為這些都是宴樂時的必備食物。意思是作拿細耳人要避免吃喝而放縱情慾。

第二,作拿細耳人的期間不可剃頭。長髮,成為一個外表的記號。

第三,不可挨近死屍。這是代表自潔,分別為聖。按照摩西的律法,死屍是不潔的。

  1. 作拿細耳人的現代意義

對現代的基督徒來說,許願作拿細耳人是意味什麼?在舊約時代只有亞倫和利未支派的後代,被揀選成為祭司,協助聖所的事奉。但是,透過許願作拿細耳人,可謂提供了一個體制外的機會。就是人凡若願意,就被允准參與獻祭和聖所的事奉,無分男女。這顯明是一個恩典的制度,也作為今日「信徒皆祭司」的一個舊約聖經的根據。雅各書第4章裡說,「要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人若願意親近上帝,上帝也要親近人。「作拿細耳人」的現代意義,亦是上帝的恩典。就是上帝接納所有願意服事、專心要來親近祂、尋求祂心意的人。

 

  1. 參孫作拿細耳人的含意

參孫作拿細耳人和民數記的記載有所不同,就是民數記裡,人是主動來許願。但是,參孫做拿細耳人是上帝主動的揀選,而且從母胎裡就開始,他的一生都是拿細耳人。表明這是上帝對他人生的旨意。

參孫的母親,原本是不懷孕、不生育。父親瑪挪亞是但支族的瑣拉人,瑣拉人是夾在非利士人和猶大支派之間的一小群人。上帝揀選參孫作拿細耳人,讓我們看到上帝也願意將恩典賜給家世卑微、弱勢的人。雖在黑暗的世代,上帝仍給予光明的希望。

三、參孫故事的啟示:個人與群體

在第13章的最後,簡單記載上帝差派使者所說的預言已應驗。參孫的出生和成長。孩子出生,給他取名叫做參孫。「參孫」這個名字的原文是在「太陽」這個名詞的後面,加一個形容詞,變為有「小太陽」或「太陽的能力」之意。「參孫」這個名字包含有和太陽一般光明的意思,也就是期待孩子成長如同太陽有能力。取這個名很可能是受迦南地崇拜「太陽神」有關。雖然人受文化處境的影響,但上帝的愛和祝福仍是同在。13章的24節說,「後來婦人生了一個兒子,給他起名叫參孫。孩子漸漸長大,耶和華賜福給他。」而且耶和華的聖靈開始感動他。表示上帝給參孫有能力、有恩賜來帶領拯救以色列人。

但是令人想像不到,讓人「跌破眼鏡」。參孫的故事自14章之後的發展,看到他的個性脾氣衝動、不受父母勸戒。私慾、情緒都很自我中心。參孫的人格特質讓我們思考聖靈的恩賜賦予人服事的能力,但不代表生命的成熟。有恩賜、有才能,不一定有成熟的屬靈生命。所以,保羅提醒我們,生命需要結出聖靈的果子。參孫的生活、行事,聖經裡的記載顯示他獨來獨往的作風就像獨行俠。這種獨斷獨行的方式,到他人生最後也以個人生命的代價,去承擔所有的結果。

以此,讓我們再思考個人的服事和群體的關係。

最近我看到一個消息報導,基督徒籃球員林書豪3月29日在凱達格蘭大道,一個萬人禱告會中做見證。他分享上帝呼召他,作拿細耳人之約。他說一開始他不太了解上帝的用意。後來,他才慢慢體驗上帝要他更加親近神。他知道作拿細耳人要有一些約束,就考慮調整一些習慣。例如,一直想要拿起手機消磨時間、使用社交媒體、玩電子遊戲、喝酒的習慣,聽放縱的音樂等。他從一個禮拜的約定開始,第一個禮拜後他非常不習慣,感到很無聊。但是他禱告時,感覺上帝提醒他,「拿細耳人的約」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後來他和一位屬靈導師聯絡,才知道從去年就有一位美國祈禱團的牧師也發起一個拿細耳運動。從去年到今年持續在呼籲,激勵台灣的教會參與這個為台灣復興的禱告。他發覺聖靈的感動不只是在他個人身上,甚至是運行在信仰群體裡面,要帶領屬靈的復興。

他提到一位美國牧師所寫,關於屬靈生命成長的話,「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塑造,不是你要多做一些什麼、而是要少做一些什麼!」在這裡的意思是,減少讓我們分心,影響我們和上帝建立親密關係的事情。他說在這個旅程中不是不會有挫敗,但只要持守願意的心志和行動,神會與我們同在,親自引領我們。

這個報導讓我思想,對比林書豪和參孫的生命經歷。上帝若呼召我們,聖靈的感動在我們身上,我們如何回應有不同的結果。而且,今天聖靈的工作不僅在個人身上,也在群體當中。所以,我們很需要在教會群體彼此的激勵下,一起看見聖靈的引導,更加明白上帝的心意。作「拿細耳人的約定」不僅是行為的約束,更重要是我們有一個心志,向世界宣告我要完全屬於上帝」。

結論

今天所讀的經文,預言參孫的出生要開始拯救以色列人,講到上帝的靈充滿他,讓人有所期待。恐怕我們會問上帝為何要使用參孫這樣的性情、行為的人?有一位聖經學者傑克曼(David Jackman)曾形容士師記,說「這卷書最重要的是關於恩典。人不配得憐憫,如同整本聖經一樣…,但不是說和上帝正確的關係不重要,或看輕我們的行為舉止。」在此要強調的是,在罪惡的黑暗中,人有軟弱、敗壞,但是上帝仍然持守祂的約定,顯出無限的愛和憐憫。

聖週從今天開始,在這一個禮拜中,我們如何思想上帝的愛和主耶穌的恩典?假如上帝呼召你許拿細耳人的願和約定,你會怎樣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