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創世記四十七章 7-9 節;約翰一書二章 25 節
引言:
一天深夜,接到一封會友所傳來的 E-MAIL ,信中,會友問我一個和生命有關的問題,還在附加檔案中,隨信寄了一篇其所撰寫,名為< 關於三叔 >的文章。這位文筆很好,經常在報章雜誌上寫文章的會友,之所以會提出生命的議題請教牧師,乃她身體硬朗,一生從未有過住院經驗的七十三歲父親,因身體不適,到診所抽血檢查後,醫師赫然發現肝功能指數極端異常,乃緊急打電話告知,無論如何,都得立即住院接受治療。不料,住院之後,病情並未好轉,且每況愈下,竟 於十七天後,驟然離開人世。噩耗傳出,不但家人無法接受,連聽聞的親朋好友也都難以置信與不捨。
三個月之後,其早年赴美留學,成績優秀,榮獲博士學位,在美國工作,定居當地的三叔,在返台參加哥哥的告別禮拜,回到美國之後不久,亦 被檢查出 肝臟長有腫瘤,經緊急送醫治療之後,也是在短短的幾天內,就 離開人世 。對於自己的父親和叔叔在幾個月內,就相繼離開人間,感到相當的悲傷與無奈,因而在信中 問我說:「牧師,我在美國的叔叔,因為肝腫瘤病逝在美國,時間很短,比爸還短,對家族而言,一連串的親人離開,實在很難以承受 … 。我心中不禁想要問上帝,為什麼會這樣?」
身為牧師,面對會友所提出攸關生死的問題,實在很難答覆,不過,我還是站在信仰的角度,第一時間內,就回信安慰她說: 「 從文章當中看到您對於三叔的思念,委實令人感動。親人的驟然離世,真的讓人難以接受。但爸爸和三叔並沒有長時間的病痛與折磨,就安然的離世,應是上帝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因這些都是人所求之難得的。我自己也很希望在七十歲以上的年紀,完成兒女的責任後,如此回到上帝的身旁。畢竟爸爸與三叔在世上的責任都已完成,早已沒有後顧之憂了,不是嗎?雖不捨,然我還是覺得,沒有肉體折磨的離開人世,是最幸福的。因我看太多在病痛中折磨致死的會友,常讓我感到不忍!」
發出信件之後,我不知道這些話,對於父親與叔叔相繼在幾個月內就驟然離世的會友,是否真能帶來些許的安慰?然我相信, 死亡是天地萬物間的定律,沒有人能逃得過,只是時間的快慢而已,人人都必須面對。縱使科學與醫學的進步,能延長人類的壽命,惟人仍難逃一死,因這是千古不變的事實。捫心自問,自己若能和會友的父親和叔叔一樣,已經完成為人父母的責任,而安然離世,應該也算是一種福份,是吧!
一、有限的人生
人生的短暫與有限,我們可以從聖經當中,多位信仰前輩的人生經驗中,看到他們的感嘆。首先, 雅各因兒子約瑟的關係,而使得整個雅各的家族,得以避開飢荒,遠從迦南地移民而來,順利的入住埃及,且深受法老王禮遇,還依雅各家族所要求,允許他們住在尼羅河出海口,土地肥沃的歌珊地區。一天,約 瑟引領父親雅各謁見法老王,同時為他祝福,兩人話家常時,法老王問雅各說:「你平生的年日是多少呢?」雅各回答法老王說:「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 創世記四十七章 7-10 節 )雅各回答這話時,與他離開人世一百四十七歲的日子,只相差十七年。(參見 創世記四十七章 28 節 )
再者,約伯在遭逢家庭的劇變,飽受人生的苦難後,亦曾無奈的感嘆道:「出來如花,又被割下,飛去如影,不能存留。」(約伯記十四章 2 節)還有,大衛也在建造聖殿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向上帝擺上虔誠的禱告時,有感而發的訴說出:「我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與我們列祖一樣,我們在世的日子如影兒,不能長存。」(歷代志上二十九章 15 節)
由上述端見,《 聖經 》是一本「生命之書」,其內容無一不是攸關人類生命的教導和啟示,不但基督徒相信,連非基督徒也同意如此的說法。從聖經當中,我們更可看到諸多對於人類 生命短暫的比喻, 諸如: 「煙雲」 、「一口氣」、「朝露」、「花草」、「客旅」、「寄居」、「手掌」、「睡一覺」 等。可知,人生在世,是何其短暫!甚至短到如同 「影兒」 一般,轉眼即逝,短暫的情境,真有如詩人所言:「我們不過從昨日才有,一無所知;我們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兒。」(約伯記八章 9 節)
前幾天,接到親人的電話告知,因腦中風,臥病在床已近五個月,高齡九十一歲的大伯父歸天之消息,得知消息的當下,內心所顯露出來的情緒,可謂「悲喜交集」。悲的是,親情的隔離,因祖父母的五位兒女,如今已剩下三伯父和家父兩人還健在,大姑、二伯、大伯三人,皆已相繼息勞歸天,實在不捨;喜的是,大伯父已經不必再受行動不便、形同植物人,被插管、灌食等肉體上的折磨,因他的年日,已經超過聖經所載:「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詩篇九十篇 10 節 a )之標準,足以為他高興。
由於大伯父告別禮拜的日子,正巧與我受邀前往日本演講的日子衝突,為能彌補不克參加告別式的遺憾,只好特別抽空,利用一天早晨,偕同內人從高雄開車回到故鄉善化,瞻仰暫放於冰櫃裡的伯父之遺容,同時探望年紀老邁的伯母,並帶領她作安慰的禱告。
伯父歸天之後,原本有五位兄弟姊妹的父執輩親人,今只剩下兩位,使我越來越感受到,小時候在三合院裡面一同生活的長輩,一個一個離開人世,這種感覺,雖然難過,但也無法避免。畢竟人的生命,極為短暫和有限,如同 詩人在看盡人生百態和生死之後,有感而發所道出的心情:「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詩篇一四四篇 4 節)一樣,瞬間即逝。
事實上,在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自然法則中,本只有創造的「先與後」,並沒有所謂的「生與死」、「好與壞」,因在上帝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創世記一章 10 、 18 、 21 、 25 節)然因為人類的犯罪,而使得人與上帝的關係斷絕,連帶的也使得上帝所創造,委託人類管理的的宇宙萬物,出現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的交替定律,人類的生命本身,也因而出現了有始、有終;有生、有死;有盛、有衰;有少,有老;有死、就別;有喜、有悲;有苦、有樂的定律。在如此的定律下,凡生為人者,任誰都脫離不了人生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五蘊」又稱「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乃身心之本,各種痛苦皆來自身心五蘊的感受。人生常因為「五蘊」的關係,而使得 肉體與精神出現毛病,致使身心熾然,熱惱煎逼,問題重重。 )」。難怪,古人會創造出頗富意義的台灣俗諺:「囝仔好價、少年起價、中年無價、老歲仔落價。」「金角銀角,不值得一碗白飯落腹。」「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少年時。」「驚老,不怕虎。」「先死先福氣,無死看景緻。」「死人無今仔日,活人無明仔再。」「百年還在命,半點不由人。」「金風未動蟬先覺,暗算無常死不知。」(意為:秋蟬能感受金風將至,卻無法警覺等待在後準備奪命的螳螂)藉以訴說人生的無常、痛苦與無奈。
的確, 人一出生,死亡就緊跟在後,病與老的威脅,也成了人最大的挑戰。或許,在醫學與科技發達的今天,人類可以藉助藥物和儀器延長壽命,然「大限」之日臨到時,終究還是得面對死亡,因這是千古不變的事實,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
二、無限的生命
人類的生命在上帝的創造下,本為美好,可免於生老病死的痛苦,然因為人類的犯罪,使得人類必須面對有限之下的死亡與病痛。雖是如此,但上帝還是給予有祂形像的人類,有著「有限中的無限生命力」,只要人肯付出,這些無限的可能,都將成為上帝恩賜下的無限生命。誠如人可透過恩賜、愛心、思想來造福人類,甚至也可在所遭遇的苦難中,展現出有限生命中的無限影響力。
1982 年12 月4 日 ,有一個澳洲墨爾本的牧師家庭,誕生了一個名叫尼克《Nick Vujicic 》的「怪胎」。何以被稱為「怪胎」,乃因他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一小段腳掌,連接生的婦產科醫師看到尼克的外觀時,也相當的震驚,直呼連醫學也無法解釋為何會如此!照理講,尼克的家庭,本就不應該生出像他這樣的小孩,因尼克的弟妹和正常人沒有兩樣,連產檢的過程也一切正常。但由於尼克的出生,使得他的父母和親人陷入一片愁雲慘霧當中。家人面對突如其來,沒有四肢,沒有警告、也沒有時間給他們去預備這件事,其心情可想而知!
尼克就如此形容自己的誕生,他說:「教會為我的出生悲傷,我的父母完全被打倒。每個人都問,若上帝愛人,為何讓這麼糟糕的事發生?父親認為我活不久了,但許多檢查證明我很健康。」「母親是護士,很清楚懷孕時該做、不該做的事。生下這樣的孩子是個悲劇,雙方的家庭都沒有天生的缺陷史。我的父母經歷許多否認和沮喪的階段,出生四個月後,才接我回家,把我當正常孩子撫養。」
試想,生出這樣的孩子,父母親除了無語問蒼天之外,又能如何!只會徒增本就有限與苦短的人生,更加有限與苦短而已,不是嗎?感謝的是,儘管尼克在成長的過程中,為家庭帶來諸多的麻煩與不便,且在澳洲法律原不允許殘障兒童就讀一般學校的情況下,經歷了被拒絕的悲慘時光,使得他出現過自殺的念頭,因他看不到將來。但尼克的母親卻努力促使澳洲政府修改教育法令,最後終於克服了層層的難關,而使尼克得以順利上學。無奈的是,尼克上學之後,卻又得忍受旁人鄙視的眼光。儘管尼克曾經因為如此而沮喪和憤怒,但他依然喜歡上學,也嚐試跟別人互動,作朋友。
經歷了長時間痛苦的成長與學習,尼克終於突破生命的限制,不但生活可以自理,也可以做飯、打球、游泳、寫作、操作輪椅,一般常人得生活起居,全都難不倒他。值得一提的是,他用自喻為「小雞腿」的僅有之一小段腳掌,一分鐘竟然可以打四十三個字,且於二十三歲時,順利從大學畢業,並獲有會計和財務計劃雙學位,更在澳洲成立了《無肢體的生活》 (Life without Limbs) 的非營利機構,使他得以到世界各地分享他的故事。
這些年來,由於邀約不斷,尼克已成了潛能開發的國際知名演講者,他橫越東南亞和非洲大陸,足跡踏遍世界各地,迄今,已在好十幾個國家講過道,聆聽他見證的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人。演講中,尼克一再堅定的向聽眾告白說:「我人生的目的,就是向世界宣告,若我在這樣的逆境能夠信仰神,你也能。這就是我的信息。」看到尼克在有限的人生當中,能夠展現出如此偉大的無限生命,無不讓四肢正常,行動自如的人感到汗顏!
三、永生的應許
在美國芝加哥神學院讀書時,神學院的教學大樓正好位於「芝加哥大學東方 協會 博物館」 ( The Orient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 的正對面,因著地利之便,我常利用課餘時間入內參觀。館內陳列著許多古 埃及、波斯、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等 近東地區國家的古文物。在眾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者所挖掘出來的文物研究說明中,我對於埃及的千年木乃伊 (mummy) 特別有興趣,每次駐足的觀賞後,心中都會對於埃及人,喜愛將人類,甚至是動物的屍體保存數千年不壞的文化,感到好奇,也同時會從心中湧現出難以訴諸筆墨的感受。雖然個人對於木乃伊的典故有些許的瞭解,但對於 古埃及 君王、貴族、富人等,將屍體製成「標本」的文化樂此不疲,感到難以理解。
多年後,有機會造訪埃及,而得以進入到 開羅埃及博物館 (Cairo Egyptian Museum) 參觀,在館內見到多尊埃及法老王的木乃伊。透過解說員的詳細說明,並閱讀過館內所提供豐富的木乃伊相關資料後,終於得以更進一步的瞭解,「肉體死亡為靈魂開啟通往永生的大門」之思想,乃根深蒂固的存在於埃及人的傳統觀念裡,他們相信靈魂不滅,他們亦相信,人死後,靈魂還會回到其原本所屬的肉體,所以,遺體的保存是有必要的,免得靈魂找不到自己的軀體。為了保全軀體,遂發展出製作木乃伊的技術,而且在製作木乃伊之前,還得為死者舉行一連串的複雜儀式。古埃及人還認為,若靈魂找到自己的身體,而使死者的身體能夠復活,也當需要有堅固的居住地才行,基於此,金字塔與堅固的墓室,也就成了他們非常重要的建築。
儘管木乃伊的文化,在埃及已流傳數千年,如今也有數不盡的木乃伊被挖掘出來,又輾轉送到世界各地展覽,更有科學家透過高科技的攝影技術,使人得以清楚窺見被包裹好幾千年的木乃伊之真面貌,但卻從未有過靈魂重回木乃伊,而使得木乃伊起死回生的例證出現。
莊子說過:「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也不能止。」(意為:人 無法阻止自己不出生 , 也不能維持自己永遠不死。) 基於此,我們如何透過生死的探究來明白人生,乃人生的重要課題。但前提是,人要「不憂生、不患死」,「不脫生、不惡死」,才能夠體會生命的奧秘。
美國近代哲學與人本心理學家(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馬斯洛(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 )年輕時,一直致力於自我實現的追求,直到年老時,才感受到超人性之功課 – 「靈魂」的重要。在他臨終前,還苦口婆心的力勸世人,當珍惜人生的日子,更要尋找靈魂的歸宿。馬斯洛最終終於明白,人類的生命是由上帝所造、所賜的產業,上帝藉父母的結合將生命力綿延下去,所以,生命的源頭是上帝。
人的一生,除了必須面對人生上述所說的八苦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聖經還提醒我們,當人的生命結束後,還得面對一大挑戰,即希伯來書九章 27 節所載:「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雖人死後得面臨審判,不過還好,因著耶穌基督的恩典,我們可以藉著對祂的信和依靠,得著上帝那「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三章 16 節)的保證與應許,因「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希伯來書九章 28 節)
結語:
儘管人類的生命極為短暫,只有數十寒暑,只要我們遵循聖經的教導,將我們所聽見的存在心裏,就必得著永生的應許,因耶穌昇天之前,曾對跟隨他的人保證說:「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我往哪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約翰福音十四章 3-4 節)
雖人類因為罪的緣故,在有限的生命中,必須面對死亡與苦難的威脅與挑戰,然上帝還是給予人類在有限中充滿著無限的生命力。死亡對於基督徒而言,並非絕望,反倒是希望的開始。因聖經告訴我們:「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約翰一書二章 17 節 )這也就如同我常在主持告別禮拜時,所常提起 的這一句話:「當基督徒的最大益處就是盼就
望。這盼望是越過墳墓直進入將來上帝的榮耀之處。」畢竟「主所應許我們的,是永生。」(約翰一書二章 25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