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揮送到奔向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申命記三十四章 1-7節
   希伯來書十二章1-2節

前言:

近幾個月,有多位正值壯年的牧師相繼去世,而這些去世的牧師,都是我多年的好友和同工,聽到這樣的消息,心中除了浮現出日月如梭、人生無常的感慨外,也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出, 1964年版的台語聖詩中,第27首之第5節歌詞:「光陰在過親像大水,一盡使它流去;功名富貴宛然眠夢,實在都是空空。」所顯示出來的道理。

2007年過新曆年時,在歲數又增加了一歲的情況下,使我想起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 Martin 1889-1976)於《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一書當中所說過的名言:「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以及台灣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先生所主演的布袋戲劇當中,史?文的頭號大敵,藏鏡人常掛在口中的這一句話:「一步一步踏入死亡的界線。」

其實,類似的說法,早在幾千年前,聖經中的智慧人就已經告訴了我們:「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道書八章 8節)儘管沒有人有權力掌管死期,但我們不要悲觀,也不必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而手足無措,當要如同詩人向上帝的禱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詩篇九十篇12、14節)用回顧揮送過去,以前瞻奔向未來。

一 .用回顧揮送過去

由於交通工具與資訊的發達,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大大拉近,人類世界也因此而進入了地球村的時代,使得原本多元文化的人類社會,逐漸轉變成為一元化社會。全球化的結果,導致原本只過農曆新年的台灣, 也逐漸重視起了新曆年。如今的 台灣,也和西方國家一樣,開始流行起跨年晚會,台灣各地政府和機關團體亦不落人後的,掀起一片爭相舉辦跨年晚會的風潮。因此,新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全台各地,都有成千上萬等待跨年的人,聚集在一起,配合藝人的歌舞表演和政治人物的作秀,同時施放煙火,展開倒數計時,大聲喊出「 3、2、1」,將跨年的氣氛High到最高點。

參加跨年晚會還不夠,有許多人不遠千里的趕場,連夜開車南下,來到台東太麻里海邊,搶著觀看新年的第一道曙光。

進入 2007年的跨年活動當中,號稱全世界最高的台北101大樓,為了188秒的煙火秀,耗費了數千萬台幣,所為的,只是讓「世界都看得到」。 站在信仰的角度,我在想,若能將這些錢省下來,幫助需要的人,讓「上帝看得到」,不是更好,更有意義,為何只在乎世人是否看得到?

跨年活動結束當晚,由於交通癱瘓、攤販侵入、垃圾滿地、推擠鼓躁、噪音四起、衝突不斷,使得台灣各地就不約而同的傳出不少檢討的聲音。以台北市為例,參與跨年晚會的人數,就高達了五十萬人,佔台北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活動結束後,除了現場所遺留下來的垃圾量創歷史紀錄外,信義區週邊的道路也隨即出現了大塞車的情況,部份路段甚至動彈不得達一、兩個小時之久,使得民眾怨聲載道。

原本計畫營運至元旦凌晨三時收班的捷運,在跨年活動結束後,人潮如洪水般的湧入市政府站,捷運站只好採取總量管制,暫時封閉出入口。站外密密麻麻的排隊人龍,幾無立足之地,甚至漫延到忠孝東路上,阻礙了交通。有部分民眾因不耐久候,還破口大罵,捷運公司見苗頭不對,只好停止休息,連夜營運,直到早上六點多才把所有的人潮輸運完畢。這幾年下來, 跨年 晚會 已經讓人感受到,簡直就像是一個勞身又傷財的活動。

可能是個性的關係,我並不怎麼喜歡人多擁擠的地方,所以, 2006年的最後一天晚上,我並沒有外出參加跨年晚會,也沒有到餐廳飽餐一頓,而是安靜的獨自一個人在書房看書、整理資料,同時思考如何執行未來的計畫,一直到午夜十二點跨入新的一年,外面煙火和鞭炮聲響徹雲霄的那一刻,才歇筆休息,往窗外觀看高雄愛河跨年晚會會場,人們向天空所施放的燦爛煙火。

或許,我窩在家裡,沒有外出和大家一起同樂,會讓人有老古版,跟不上時代的感覺,不過我還是認為,當人們迎接新年的第一道曙光時,往往會忽略歲末最後一道陽光的消逝。若能在一年的最後一天,靜下心來做回顧性的省思,效法詩人的禱告所說:「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一三九章 23-24節)同時學習詩人前瞻性的禱告所言:「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五十一篇10節)總比到外面人擠人,通宵狂歡而導致失眠來得好。畢竟,反省才能使生命留下更多的力量,也會為生命留下更多的舞台;謙卑禱告才得以使生命留下深化的空間。不是嗎?

二 .以前瞻奔向未來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歷經四十年的漂泊生活,準備進入到迦南地時,卻從上帝的口中,得知自己無法進入到應許之地的「通告」。聽到這樣的消息,摩西的心中難免失望,不過他並沒有絕望,還是以回顧性的前瞻,透過申命記來勉勵以色列新一代的百姓,勸勉他們務必要奮發進取,遵守上帝的誡命,奔向上帝所應許之地,千萬不可重蹈前人犯罪的覆轍。由此可見,摩西書寫申命記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回顧,而是為了前瞻性的未來,期使以色列百姓對於上帝實現在埃及的應許,抱著堅不可摧的信念,勇敢進入迦南地。

許多人對於上帝為何不讓摩西進入應許之地,曾經有過許多的討論。過去,有諸多聖經學者的說法不盡相同,各派的主張也出現過不同的見解,甚至有人打出上帝牌,直接的回答說:「要問上帝才能知道真正的原因。」

上帝為何不讓摩西「進到」應許之地,只讓他「看到」,聖經並沒有記載詳細的細節,然從申命記三十二章 48-52節所記載之經文:「當日,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上這亞巴琳山中的尼波山去,在摩押地與耶利哥相對,觀看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為業的迦南地。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歸你列祖去,像你哥哥亞倫死在何珥山上,歸他的列祖一樣,因為你們在尋的曠野,加低斯的米利巴水,在以色列人中沒有尊我為聖,得罪了我。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遠遠地觀看,卻不得進去。』」應該可以得知一二。

再者,申命記三十四章 1-7節所載之經文:「摩西從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與耶利哥相對的毗斯迦山頂。耶和華把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猶大全地直到西海,南地和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都指給他看。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裏去!於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不但清楚記載了摩西的「死訊」,也證明了摩西無緣進入應許之地的事實。

前往以色列參訪時,有機會來到位於約旦境內,當年上帝指給摩西看應許之地的尼波山。站在尼波山上遠眺對面的「迦南地」,除了風景美不勝收外,也可以清楚看到三十四章1a-3節所指:「基列全地直到但,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蓮、瑪拿西的地,猶大全地直到西海,南地和棕樹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瑣珥。」的全部地域。

當自己站在尼波山上,遙望對面的應許之地時,我真的能夠感受到,摩西歷經數十年的「拖磨」,最後竟然無法如願進入的複雜心情。彼時,我也能夠體會到,摩西在得知無法進到應許之地,只能看到應許之地的失落感。儘管如此,摩西並沒有因為受到拒絕,而用絕望的心情揮送過去,反而是用前瞻性回顧的態度,勸勉以色列百姓,當勇往直前,奔向未來。

摩西那值得我們學習的前瞻性回顧之精神,從英國著名的邏輯學家、數學家,也是極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勃特蘭德.羅素 (Bertrand Russell , 1872-1970)的一語:「我相信人類最好的時代不是在過去,而是在未來。」應足以淋漓盡致的道出。

二次大戰期間,官拜五星上將的太平洋戰區之聯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在其總部的辦公室牆上,掛了一幅由十九世紀的猶太教長老,同時也是學問淵博的烏爾曼( Samuel Ullman)所寫之座右銘,藉以時刻提醒與鞭策自己。巧的是, 美國傑出的成功學學者,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的辦公室內,也掛了一幅相同的座右銘。從美國引進卡內基訓練的黑幼龍先生,在《創造自己的機運》一書當中,乃特別引用這則座右銘,提供給台灣民眾,好讓大家面對新的挑戰,新的職場和工作環境環境時,能引以為旁徵,而得著激勵。其座右銘如下:

你的信念會顯示你有多年輕,

你的疑慮會顯示你有多蒼老;

你的自信多強,就表示你多年輕,

你的恐懼多深,就代表你多蒼老;

你與你的希望一樣年輕,

你與你的絕望一樣蒼老;

歲月會在皮膚上留下皺紋,

而靈魂的皺紋卻是消極的心情刻下的。

結語:

當我們處在揮送舊年,奔向新年的時刻,對於新的一年,也許,我們有著許多的計畫和期盼,但也不一定要完全掃走舊年所遺留下來的「塵埃」。我們除了以猶太教長老烏爾曼所寫的座右銘為旁徵之外,也當學習摩西歸天之前,用回顧揮送過去,以前瞻奔向未來,透過<申命記>對以色列百姓所做出的訓勉。更為重要的是,還要以全然的信與盼望,遵循希伯來書的作者所提出的訓示:「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希伯來書十二章 1-2節)共同奔向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