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從入埃及到出以色列(三)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彼得後書三章 8-13節

(接續 3月19日 之講道篇 )

5.進入耶路撒冷

來到被喻為「世界中心」的耶路撒冷當天傍晚,用過晚餐後,由導遊帶領,以步行的方式,進入希伯來文之意為 「和平之城」( Shalom)的 耶路撒冷城內夜遊。在夜色當中,看到那高聳的城牆,又漫步在聖城內的古街道時,從迎面撲來的空氣中,似乎還可以嗅得到兩千年前的味道。聽當地的人說,耶路撒冷城內的街道,兩千多年來,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仍保留著原始的風貌,只是受到現代化的影響,汽車在狹窄的街道上穿梭來往,顯得相當的不搭調。

進入耶路撒冷的隔天早上,當大家來到橄欖山上,居高臨下的望著整個耶路撒冷城時,著實可以讓人打從內心裡面感受到 《巴比倫猶太法典》祝禱文四十九章二節所述:「十份美麗賜諸世界,一份歸於全世界,九份獨屬耶路撒冷。」這句形容詞所帶來的震撼。

今天的 耶路撒冷有新舊城之分,舊城屬宗教的以色列,教堂和古蹟處處可見;新城則屬現代的以色列,商業氣息濃厚,觀光飯店到處林立。舊城區內由猶太教、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團體分別管理,他們皆各自「佔有」一席之地,也都保有自己的禮儀和文化,分別在古蹟上蓋有禮拜堂,且用各自的方式來紀念和禮拜。

對猶太教而言, 耶路撒冷是上帝所賜的神聖土地,也是以色列國永遠的首都,更是上帝創造宇宙的精神中心。當處在亡國兩千多年的日子裡,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無不視此地為他們的信仰和精神中心,而常朝向耶路撒冷禱告。

對基督教來說,耶路撒冷是耶穌基督傳道、受難、被釘十字架、殉道、埋葬、死而復活的所在,是一個神聖,且充滿著神蹟和信仰意義的地方。

對 伊斯蘭教 來講,耶路撒冷是公元七世紀,先知穆罕默德騎白馬昇天的地方,因此,這裡也是他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城。

由此端見,自從大衛王從耶布斯人的手中,奪下 耶路撒冷城,定都於此,並 由其子所羅門繼承王位,興建聖殿 之後的 三千年以來 , 這座城不只是猶太教的精神與信仰中心,同時也是基督教和 伊斯蘭教的聖地 。三千年來, 耶路撒冷城雖曾 有過繁榮興旺的日子 ,然也因為政治與宗教之爭,經歷過無數次的 戰火。至今, 耶路撒冷 仍是一個煙硝味濃厚的地方,何時會再次爆發戰爭,沒有人知道。

在耶路撒冷三天( 3月2-4日)的日子裡,相繼參觀了橄欖山、客西馬尼園、主禱文教堂(耶穌教導門徒禱告過夜的地方)、畢士大池( 約翰福音五章 1-15節) 、苦路和哭牆,也從遠處眺望昔日所羅門所建的聖殿地點(現為伊斯蘭教的金頂清真寺),還前往離 耶路撒冷不遠的 伯大尼 (見馬可福音十一章 11節,路加福音二十章37節) 、拉撒路之墓 (見約翰福音十一章 1節,馬太福音二十六章6節) 、伯利恆等地拜訪。值得一提的是, 伯大尼位於橄欖山東麓,離耶路撒冷約 六公里 ,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城的路上,前往耶路撒冷的客旅,常在此歇宿。馬大、馬利亞、和她們的弟弟拉撒路家居於此,患痲瘋的西門也客居此地。 之後,亦前往耶 利哥城與發現死海卷軸( Dead Sea Scrolls 的昆蘭山洞和死海參觀。 ( 註:發現死海卷軸的昆蘭山洞,乃位於死海附近,在此,所發現的古物,除了有聖經古卷外,還包括一些古代文獻。這項發現的典故,乃緣於 1946至47年間的冬天,三位貝都因(Bedouin)牧羊人在昆蘭乾河區附近牧羊,一人偶爾間往岩石峭壁投石,聽到有瓦器被擊破的聲音,於是進入洞穴看個究竟,隨即發現10個大瓦罈,內藏羊皮書卷,即「死海古卷」。之後,考古學家又陸續在昆蘭地區的11個洞內發現約600份抄本,其中約200份為聖經經文,其餘古卷有不少是當時住在昆蘭社區之宗教團體的內部文獻,如《紀律手冊》(The Manual of Discipline),而殘片則有5-6萬片。在昆蘭所發現的古卷經鑑別後,證實為主前200年至主後100年的抄本,屬希臘帝國晚期及羅馬帝國早期的作品。這項重大的發現使舊約原文抄本僅僅距離希伯來文舊約成典約300年(之前最古老的希伯文舊約抄本為馬所拉抄本,時期約為公元916年)。當對照馬所拉抄本(Masoretic Text)及死海古卷經文時,發現主要內容大致相同,至於語法和拼法上的歧異,對內容影響甚少,故此確定聖經經文在傳抄上有高度準確性,在新舊約聖經的研究上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資料來源: http://www.lifespring.com.hk/monthly/2001-9/chapter3.htm 「生命流出版社製作」

在聖城裡面參觀時,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苦路」這個景點。 「苦路」的構思源於十二世紀,當時,歐洲的天主教徒掀起一股到耶路撒冷朝聖的風潮,信徒們為體會耶穌受苦的煎熬,乃依循耶穌受審、扛十字架、跌倒、被釘十字架、死亡、埋葬的整個路線和過程,從比拉多衙門到埋葬地點的路程中,總共設立了十四個站,供朝聖的信徒讀經、默想與祈禱。

十七世紀時,天主教方濟會的修士聖利安納( St. Leonard of Port Maurice)大力宣傳與推廣「苦路」祈禱的重要,遂而喚起許多人的響應,凡到過耶路撒冷朝聖的人,幾乎都會到苦路走一回,體驗耶穌受苦的心路歷程。可惜的是,在濃厚的商業氣氛下,加上扒手的猖狂,如今,位於耶路撒冷城內的苦路,只能以「吵、雜、亂、擠」四個字來形容,實難以讓人從中體會出苦路的氣氛。

當我走到苦路的最後一站,也就是耶穌的埋葬地點時,赫然發現,耶穌的墳墓與我來此之前的認知,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非但看不到「骷髏地」,也見不到「各各他」,耶穌的墳墓竟然是在一間大教堂裡面,而且只見到東正教、天主教,以及來自埃及、非洲、東歐等地的舊教團體,在此「各據一方」,設立自己的「攤位」,用自己的方式,帶領遊客進行各種紀念禮拜儀式,似乎看不到宗教改革後,所產生的基督教團體之「攤位」。對此,我感到相當的納悶!經過詢問之後才明白,原來基督教所說的耶穌之埋葬地點並不在此,而是在城牆外面,難怪在這裡看不到任何基督新教所設的紀念「攤位」。

原本,苦路的行程到此就告結束,但為能參觀各各他山上的「骷髏地」,同時一探基督教所指的耶穌埋葬處,經過一番協調,以色列的導遊才勉強答應帶大家前往參觀。

搭車來到各各他,終於看到了印象中的骷髏地和耶穌的墳墓。雖親眼看到,也親耳聽到了義工的詳細解說,但我還是非常困惑,到底那裡才是耶穌真正的埋葬地點?為此,我乃向導遊和來自英國的解說義工提出一個問題:「是否在宗教改革後,基督新教也想在苦路的終點站設立一個『攤位』,但被天主教和東正教團體排斥後,才退而求其次的另覓這地,讓新教徒也有地方能藉此紀念耶穌的死?」聽到我所提出的問題後,兩人所回答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的說道:「耶穌埋葬的地點並不重要,只要真誠發自於內心來紀念,讓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拯救之恩典,改變你的生命,使你的生命更為豐盛,靈魂能夠得救才是重要。」的確,我也相當認同這樣的看法,否則,在過度強調「地點」的情況下,人往往會成將之是為一種「偶像」,而加以崇拜。

四 .出以色列

3月5日 早上,揮別聖城耶路撒冷,正式結束了以色列一個星期的行程。離開以色列之後,車子載著我們往東邊的方向,朝著約旦前進。越過約但河不久,便來到約旦的邊境。辦妥進約旦的入境手續後,隨即換上約旦的觀光巴士,前往位於約旦境內北部耶拉西( Jerash)的羅馬古城參觀。耶拉西在耶穌的時代稱為「格拉森」,在加利利海東南方,是耶穌治好邪靈附身的人之地方(見馬可福音五章1-20節)。

參觀完耶拉西之後,往南走的路上,經過雅博河口時,導遊興奮的告訴我們,山谷下方就是昔日雅各與天使摔跤之後,取名為「毘努伊勒」(意為上帝的面)的地方(見創世記卅二章 22-32節)。雖時間有限,沒有辦法下車參觀,然從車上,卻也同樣可以感受到,雅各與天使摔跤,面見上帝的面之景象。

過了毘努伊勒之後,車子奔馳在約旦的沙漠中,一路往南行走,經過好幾個小時的行駛,於晚間八點多,才來到世界著名的風景區,有約旦紅玫瑰古城之稱的佩特拉( Petra),其景色的優美,實令人嘆為觀止。佩特拉位在約旦首都安曼南方二百六十多公里的漠原中,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二世紀間盛極一時,曾是那巴特亞人(Naba Taeans)的首都。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正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想要經過的「以東」地區,摩西曾來過此地,向以東王借道,盼能讓以色列百姓能由此進入到迦南地,無奈以東王拒絕,摩西只好改道,繞經摩押地,從約但河進入。

3月6日 早上,參觀完佩特拉之後,再從昨天前來的路線往回走,其往位於約旦首都安曼附近的尼波山,即摩西生前望著迦南地,卻無法進入,內心頗為感嘆的地方。站在尼波山上,已近黃昏,然向四方望去,仍可在夜幕低垂中,清楚看到聖經所載,那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看到迦南地時,心情和見到耶路撒冷時同樣的激動。

由於尼波山是聖地之旅的最後一站,大家特別聚集於此唱詩、禱告和讀經,同時分享簡短的信息,求上帝能夠繼續保守所有參與聖地旅遊的兄姐,永遠與上帝同行,勿如同以色列百姓一樣,一邊接受恩典,還一邊犯罪。此時,不少兄姐流下感動的眼淚,完滿結束所有的行程,於晚間搭機,平安的回到台灣。

結語:

事實上,當我站在尼波山上,遠眺整個迦南地時,心中曾出現諸多疑惑,為何自從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到耶穌復活昇天之後的這幾千年來,再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上帝未曾和先前一樣,直接與祂所揀選的人對話?也未再出現過?又為何二十世紀發生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死傷這麼多人時,上帝還是默默無聲?連二十一世紀初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和南亞海嘯發生時,上帝依然不吭一聲?難道上帝忘記我們了?睡著了?死了?

這樣的疑惑,直到回到台灣的隔天晚上,在查經禱告會中讀到彼得後書三章 8-13節:「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但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這一段經文時,自己才恍然大悟,上帝是不容懷疑的。上帝和人的時間觀念不同,人以為主再來的日子已耽延太久,但在上帝看來卻是妥當。並非上帝的日子遲遲不來,而是要讓世人仍有悔改的機會。上帝的日子既是現存物質世界的終局,我們就當盼望那日子所帶來的新天新地,並努力過與此相稱的聖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