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以認同為始(一)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約翰福音四章7-9節
   羅馬書12章16-18節

前言:

隨著總統大選腳步的逼近,台灣社會幾乎天天都上演口水戰,這種「非你死,便我亡!」「食你夠夠,你不免哭!」(意為無論你是何方神聖,我都要吃定你,縱使你驚、你慌、你哭,我還是要將你吞下肚。)「你鬼,我閻羅。」(意指你所要使出的步數,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的相咬相吞之畫面,讓人看了實在憂心忡忡!人們幾乎已全然忘記聖經的訓示:「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拉太書五章15節)若我們不遵守聖經的教訓,繼續這樣下去,台灣將不知何去何從!

一.認同歧異的危機

猶記得2001年3月18日,呂秀蓮副總統應邀在「世界台灣人大會」閉幕典禮致詞時,曾憂心忡忡地指出,現階段的台灣,正面臨著「信心危機、忠誠危機、倫理危機、財經危機、國安危機」等五大危機。幾天之後,當呂副總統出席參加「國家祈禱音樂見證會」時,又再度提出這五項危機,呼籲國人當加以深思。

五大危機論傳出後,在台灣引起一陣熱烈的討論,當時,有學者從企業經營的角度指出:「台灣當前的困境,其核心原因並非副總統所提的五大危機,而是台灣人民彼此之間對於『國家認同』的問題。換言之,由於認同對象不同,衍生國家理念與願景差異,因而產生了信心、忠誠、倫理、財經及國安危機。如果用企業經營慣用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手法,要解決問題,必須先釐清問題之原因與本質何在,再透過系統圖與決策矩陣,針對核心原因尋找對策,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確,今天台灣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和危機的根源點,實在是於統派與獨派的「國家認同」問題上。

許多吃台灣米、喝台灣水、久居台灣的統派人士,不但不認同台灣這塊土地,還處處攻擊本土政權;相對的,富台灣意識的獨派人士,卻又無法接受統派人士的「吃碗內,洗碗外」。兩者間,因著意識型態的歧異,產生嚴重的對立,還沒倫沒理的透過媒體和各種場合相互攻擊,散播謠言,破壞社會風氣,教壞囝仔大小,使得人心惶惶,導致上述五大危機的產生。

回顧台灣四百年的歷史,台灣住民的來源,大概可分為三大類:一.原住民。二.移民者。三.殖民者。這三種來源中,最能夠認同台灣,也較能夠與台灣「水乳交融」者,應以前面兩大類莫屬。為何如此,從我多年前曾經寫過的<自我與人我>之文章中,可略知一二。

過去數百年來,台灣歷經了荷蘭、明鄭、清朝、日本,以及二次大戰之後,國民黨政權的殖民統治,這些外來的殖民政權,幾乎全將台灣當作是『吸收利益』、『寄腳』和『避難』的地方。統治者,無不心繫『母國』,將一切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往他們的祖國送。因此,台灣便成了升官發財者的『跳板』和『寄居』所在。難怪自清朝以降,『三年官二年滿,落袋仔(口袋)飽飽返唐山。』之感嘆性的台灣諺語,隨著自私自利的政治與現實利益,流傳於民間,且歷久不衰。

就是殖民政權對於台灣毫無『道地』的認同感,只存在著『過路』、『棲息』與『吸取經濟利益』的心態,導致早期的台灣移民社會,無論是官或民,常只認同自己的『祖國』和『血統』,他們以祖籍來源為主,各立山頭,一心一意的想早日『甲板扛銀返唐山』,衣錦還鄉,無法完全認同這塊土地。在官員想升官,商人想發財的情況下,為維護地盤和既得的利益,族群衝突與械鬥的事件頻傳。此時,來自唐山的『羅漢腳仔』,也會依不同的祖籍和血統投效鄉親,加入戰局。為維護自己所打下的家園免受外來勢力的入侵,宋江鎮、村壯丁等民間軍事組織便紛紛出籠。爭權奪利的結果,使得閩、客、漳、泉等族群的衝突越來越大,連台灣原住民也無法倖免。到目前為止,已經幾百年了,因認同上的歧異,所產生之衝突與對立的後遺症仍揮之不去。

談到這裡,讓我想起台灣和美國一樣,同樣都是多元種族、語言和文化的移民社會。但美國會強盛,原因無他,就是居住在美國的人民,對於美國土地與人民的認同。台灣會雞犬不寧,即我們面臨外交困境,中國武力威脅的情況下,有不少人不但不認同台灣,還天天唱衰台灣。無論統派或獨派所持的論調為何,若不摒棄成見,以認同台灣為始,相互接納,共同合作,「槍口」一致向外的話,台灣的前途著實令人憂慮。

面對台灣這種混亂的場面,站在牧師的角度而言,我們當如保羅所說的:「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十二章16-18節)若繼續相咬相吞,恐怕會因而彼此消滅。

二.撒瑪利亞人vs.猶太人

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史中,曾流傳過許多「語言」笑話,最令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宣教師學習台灣話時,因為音調不準,所講出來的變調台灣話。小時候,我就常聽到大人們講述這些趣聞。讀神學院時,所聽到的「語言八卦」趣聞更多,諸如英國宣教師上課點名時,就常唸錯學生的名字,在音調「荒腔走板」的情況下,什麼「西裝」、「妓女」、「隨便」、「嘉義」‥‥全都出爐。當然,最為人所樂道的,應該是他們用台語羅馬拼音讀聖經時,將約翰福音四章7-9節之經文:「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中的「來往」(羅馬拼音聖經發音為「往來」),唸成了台灣話的「鳳梨」。由於「鳳梨」的這個笑話,使我在主日學時代,就對兩個族群為何不互相「往來」,充滿著好奇。直到念了神學院,研讀舊約歷史之後,我才明白,原來兩方的問題,乃在於「血統」與「信仰」認同上的歧異。

話說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進入到應許之地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討和慘淡經營,終於從士師時期,進入到王國時期。當第一位國王掃羅登基後,由於他的心胸狹窄,嫉妒心強,且對上帝的不信,對人的不忠、不仁、不義,導致他晚節不保,最後慘死沙場,不但頭被砍下,其屍體還被吊掛在敵人陣營的城牆上示眾。(見撒母耳記上三十一章)掃羅亡後,大衛受上帝的祝福與膏抹,接續為王。大衛壽終後,所羅門接替為王。惟可惜的是,好景不常,所羅門和掃羅一樣,行了許多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在晚節不保的情況下,導致在他死後,國家走向一分為二(南猶大,北以色列)的分裂局面。聯合王國分裂後,南北兩國各歷經了二十個朝代,由於北國以色列的二十位國王中,無一遵行上帝的話語,全都行了惡事,最後被上帝所棄絕,於主前722年被亞述帝國所滅亡。雖南猶大二十個朝代中,曾出現過多位好王,但終究壞王多於好王,主前586年被巴比倫帝國所滅,百姓被迫離開故鄉,成了巴比倫帝國的次等國民。

北以色列亡國後,亞述王將北國人民強迫遷移到亞述,同時又將巴比倫和敘利亞人移居到迦南地,藉此削弱各民族的政治實力,以防日後的叛變。北國百姓被遷徙外地後,所剩下的人,在政治因素下,被強迫與異族通婚,其後裔,就是被猶太人視為血統不純,而加以排斥的撒瑪利亞人。
南猶大國的百姓受擄至巴比倫後,仍堅持猶大人的血統和信仰,始終沒有被巴比倫的宗教和族群所同化。也因此,他們被稱為「猶太人」的團體。基於此,使得堅持血統與信仰的猶太人認為,本為「同根生」的北以色列同胞,在亡國之後,竟拜起他族的神明。還有,血統被同化的結果,已和本身所留的血液不能相提並論。因而排斥他們,甚至充滿敵意。就連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要重新建蓋被毀的聖殿時,猶太領袖們也嚴詞拒絕撒瑪利亞人的幫忙,所持的理由是,撒瑪利亞人的信仰是混合宗教,並未全心全意敬拜耶和華上帝。為此,撒瑪利亞人群起反對猶太人,並阻擋他們在耶路撒冷重新建蓋聖殿的工程。

撒瑪利亞人在信仰與血統不被認同,老是被排斥的情況下,對於「五百年前煮同一鼎,恁房通阮廳」的兄弟猶太人頗為反感,兩造不但互相仇視,就連敬拜的地點也各立山頭。猶太人將聖殿蓋在耶路撒冷;撒瑪利亞人則將之蓋在基利心山。雙方的仇視歷經數百年,直到耶穌基督的時代,情況非但未見好轉,還在冷戰的情況下,越演越烈。為此,耶穌刻意以「好的撒瑪利亞人」之故事,提醒處處排斥他人的猶太主義者,要他們思考「本為同根生」-「認同」,「相煎何太急」-「相愛」的重要。(見路加福音十章25-42節)

三.個別性vs.團體性的自私

在神學研究所兼課時,曾經有過連續兩年的時間,每一個學期都有多位來台讀書的韓國留學生修我所開的課,這些韓國留學生皆相當尊敬授課老師,經常會對老師行鞠躬禮,特別是上了年紀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之所以會如此尊敬老師,應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所導致。雖韓國人和台灣人一樣,皆曾受過儒家思想的薰陶,然兩者所展現出來的民族性,卻有著天壤之別。

一天,在課堂上討論到歷史與民族性差異的相關議題時,我問韓國學生說:是否聽過台灣人、中國人,包括散居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被他人笑稱是一盤散沙的傳聞?結果,從韓國學生的回答中得知,他們幾乎都聽說過,也都知道,自古以來,華人社會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很不團結!聽到這樣的回答,讓身為台灣人的自己,不得不「更加」承認,這是一個事實。然在維護自己民族自尊的情況下,我乃對韓國的學生提出分析和解釋說:會有這種結果產生,主要的原因,乃華人是由多種族、多語言、多文化,以及多元意識型態的人所結合而成,不同的「人」與「人」之間,在「物競天擇」與「適者生存」的情況下,個體為求在群體中的生存,同時確保安身立命的地盤,就必須拼命的「抵禦外侮」、「反抗強敵」。千百年來,華人就是處在這種「爭權奪利」與「兵荒馬亂」的恐懼中,心中難免缺乏安全感。相對的,排他的心態便油然而生,進而形成了「個別性自私」的性格。此一性格,從「別人的子,死不了(完)」、「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諺中,赤裸裸的表露無遺。就是因為如此,每當在華人社會說到要共同合作時,若非「利益相投」,要「團結」,談何容易!

事實上,凡是人,都有他自私的一面,只是自私的層面不一樣罷了!台灣人所顯現出來的,是「個別性的自私」;日本人和韓國人也一樣,只是他們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團體性的自私」。因為韓、日(除了北海道的愛奴族外)兩國幾乎都是單一民族、單一語言、單一文化。(談到這裡,我還開玩笑的對韓國留學生說:韓國人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單眼皮!語畢,引來一陣哄堂大笑!)較沒有「血統」上的歧異,當然也就沒有「認同」上的問題,族群的融合與團結這個東西,對於韓國與日本人而言,本就不是問題。惟可惜的是,當他們「團結」在一起之後,往往會因血統上的相同,面對外人時,槍口總是一致,在此情況下,便出現了強烈的「團體性自私」。基本上,日本的軍國主義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展開,還和德國、義大利結盟,共同發動二次世界大戰,乃和「團體性的自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然,從199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暴動時,被砸、被燒的,全都是韓國人所開的店得以清楚看出,當他們集合起團體的力量時,便逐一併購黑人所開的店。之後,不但對黑人毫無感念的心,還在團體的自私的情況下,哄抬物價,造成黑人團體的不滿,遂而引發暴動。(本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