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出埃及記十六章13-30節
I. 前言:
幾年以前很流行「電子雞」,日本人發明出來,若電子雞養不好就會死去;台灣人將之改變為甚至可以從死裡復活,而且可以復活無數次。不只如此,甚至在台灣有人發明了電子流氓或電子丈夫,可以隨心所欲的決定自己丈夫的樣子和習慣。這樣的心態也正是現代人嘗試去「擁有」一些東西;卻不去問生命的本質為何。
II. 「有」的生命
很有名的宗教心理學家佛洛姆,在他的一本書,《擁有或是》裡提到兩種人,第一種是只想要擁有,而不論是怎麼樣的情形。最明顯的是對財物的觀念,以為有就是好的;又如「愛情」也是,常常將愛當作是擁有,所以夫妻就常常以為「有」了小孩或財物以後感情便會好,其實不一定;「知識」也常常讓人想要擁有,將知識當作是職位或財物的手段。
我看完他的書,也想到我們將信仰當作一種擁有。信徒常常會比較讀幾次聖經或是作多少次的禮拜,但是在路加福音裡,耶穌否定了那個法利賽人,因為他不斷的說:「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獻上十分之一。」一直誇耀他自己「有」甚麼。
佛洛姆進一步說,這樣的人是一個「被動的人」,為甚麼?因為當他們一直想要「有」的時候,實際上是被佔領、擁有了,被他所要的綁住了。為甚麼我不能擁有或佔有一些東西?聖經並不是說人不能夠擁有,卻擔心一旦一個人一直只想要「有」的時,最後是連自己也失去了!
III 是的生命 .
「是」的生命是一種去問任何事物的真正的「本質」、「意義」、「我是主動或被動」以及對我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對於金錢,我們要問,金錢的本來目的是甚麼?是讓人和社會更加有幸福,而不是去讓人擁有;對於知識 ,我們應該要問的是,知識的真義不是知道更多,也不是有更多的學位,而是更能明白真理;對於愛情,我們也需要問兩人之間的情感為何,而非問我們之間擁有了甚麼。
而對於信仰,我們也許也該問,我在上帝的面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而不是問我有了甚麼,我可以是一個奉獻所有給上帝的人,卻仍然是一個自私的人,耶穌在路加福音說到另外一個人的禱告,那個稅吏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他並不是做多好,而是他知道自己在上帝的面前不過是一個罪人。
其實,要有東西不是不對,而必須認清「工具」與「目的」的分野。賺錢是工具,幸福才是目的;讀書是工具,明白真理是目的;組成家庭、需要家產是工具,家人會相愛、彼此更深的認識才是目的。如果我們用幸福去換取錢財,本末倒置,結果我們手中會握有金錢,但是幸福卻會從我們的指尖一點一滴的溜走。
IV 如何成為一個是的人
1. 從有到無
在今日的經文中,以色列人在曠野明白上帝對他們的期待是甚麼。當他們在曠野中完全沒有食物時,上帝讓他們可以撿拾他們所需要的食物,卻不準他們在足夠後仍然繼續的去撿嗎哪;若是有人去撿,他就是違反了上帝的命令,在這段的經文中很明顯的,上帝不要他們去囤積多餘的,不要去貪心或是擁有甚麼。當我們會放棄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才可以不受這些物質所控制,知道並看見那更寶貴和重要的。
總是伊無聽摩西的話,有人留到過早起,摩西生氣伊。伊逐早起,照逐人會食的量拾去,日頭一下曝就溶去。V.20-21
上帝讓他們學習到很多多出來的東西是會壞掉會「溶掉」,從中學習到他們所擁有的「夠就好了」。這種態度對今日的人仍然有,因為我們總是認為甚麼都不夠。有時應該要說「夠了!」。就像奧古斯丁說:「適當的擁有財物,才是真正的享受財物;真正的享受財物,才是享受神!」
在今日我們的基督徒生活就是少了一些「倒空自己」,不只在靈性上也在生活和物質上。人如果能夠從許多物質和親情的佔有當中釋放出來,不受這些所束縛,他才會真正的去愛、去生活、去好好的成為一個好的信徒甚至是教會。
2. 從無到是
當以色列人能夠放棄他們對物質的需求,進一步地,他們學習要去守安息日,安息日就是一種既不種也不去揀東西,在安息日人們可以去思想上帝創造人的目的,和思想「人是甚麼」、「人應該如何成為神的子民」,人們祈求禱告和敬拜上帝。在這裡安息日不應只被瞭解是守這第七日,或是作禮拜,而是人能夠調整人受創造的意義和人如何是一個上帝所期待的人。
恁著看!耶和華已經將安息日賞賜恁,所以第六日伊互恁二日的米糧,第七日各人著惦家己的所在,都不要出去。(v.30)
傳統的神學一直以為創造的故事中,人是創造的最高峰,所有上遞帝的創造,如菜疏或是動物都是上帝為人所預備的,但是很有名的神學家卻指出創造的最高的目的是為了安息,讓人可以安息,並且在安息中,人可以恢復人的本質。
必需特別注意的是這裡的安息並不是休息,而是「一種創造性的安息」,是去重新調整自己好讓自己能去敬拜上帝並且行使上帝的旨意。因此,在新約耶穌改變了安息日甚麼都不做的休息,更是積極的去發揮自己的力量去行上帝的旨意,耶穌就在安息日也去醫治人。而當人如此行的時候,他會發現自己是一個「是」的生命,願意去成為主動去服事人的人。
我不是只要大家要守安息日,以色列人撿嗎那的經驗使我們今日的基督徒再一次地去想,只有「有」的生命不是上帝對他們的期望,當然也不是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今日成為基督徒應該常去問,我基督徒的生命的品質是甚麼?是我成為基督徒後有了更多的東西,還是我成為一個更讓人得到祝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