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以「喜樂」迎聖誕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聖經:撒迦利亞書九章 9節
  詩篇一百二十六篇2節

◎前言

有人認為,只要我有錢,我就可以快快樂樂地生活。似乎把「金錢」看作滿足快樂的最大因素。「金錢」可以滿足許多物質上的需要,是無庸置疑的。但是,有錢卻不一定能給人快樂的生活。

美國一名肯塔基州的婦女維吉妮亞,在 5年前花了3塊美金,也就是台幣約100元,和丈夫買了一張威力球彩券,沒想到居然中了高達台幣約22億元的巨額頭彩。兩人在商議後決定分開,拿著錢各自尋夢。

不過有了錢後,厄運卻隨之而來。丈夫在中獎後不斷喝酒鬧事惹麻煩,兩年前就因為染上重病而身亡。維吉妮亞雖然一直十分低調,不過生活也是極度糜爛,更染上毒癮。不久前被兒子發現陳屍家中,這夫婦倆得到了金錢,卻失去了更寶貴的生命。

◎快樂是自找的

「態度的選擇」影響我們行為表現;選擇憂傷,就會有憂傷的行為表現,選擇快樂,就會有快樂的行為表現。在心理治療的「現實治療」理論中,威廉葛拉瑟 (William Glasser)曾提出一種很特別的「控制理論」。

威廉葛拉瑟於 1925年出生,早期在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接受教育,1953年畢業於著名的凱西‧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醫學院。十九歲時曾擔任過化學工程師,二十八歲成為執業醫師。後來成為「現實治療法」的主要倡導者,也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目前擔任威廉葛拉瑟協會(William Glasser Institute) 的總裁。張老師出版社也曾翻譯了他的一本著作《每個學生都能成功》(2002),希望能幫助老師及家長重新看待自己的管教方式。

1985年,威廉葛拉瑟曾指出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生活,特別是「為什麼人們會選擇一種使自己不愉快的行為」,例如:「沮喪」。在他所舉的四個原因中,我稍作整理後,我想可以歸納出人們「選擇沮喪三個理由」:

•  控制自己──避免讓自己的生氣產生暴力或其他傷害行為。

•  控制別人──促使別人來幫助我們,葛拉瑟指出,「憂傷、痛苦就其本質而言,是人類所找到要求援助的最有力方式,不用透過乞求或討取。」

•  作為藉口──他可以說:「我很沮喪」,所以,他可以暫時不必有任何行動。因為,選擇「沮喪」比選擇「新行動」容易多了。

有句話說:「憂慮像是一把『搖椅』,它讓你『有事可做』,卻不能讓你『前進』」。沮喪也是如此!莎士比亞:「事情本無好壞之分,是思想使然」。如果,「沮喪」、「憂慮」、「生氣」是一種選擇,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快樂」。或許,選擇讓自己「快樂」比選擇「沮喪」困難多了,但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葛拉瑟認為,當一個人懂得自己的沮喪、憂慮或不快樂是自己的選擇時,他便對自己的行為有意識,「我正在選擇表現沮喪」。通常能夠意識到這樣的人,就已經知道自己有更好的選擇,他就會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

◎用幽默面對挫折

布希在 2005年11月中訪問中國時,在忙碌的行程中抽空跟一群美國記者說話,有一位記者批評布希當天稍早在人民大會堂站在胡錦濤身邊準備發表聲明時的表現。該名記者問道:「恕我直言,長官,您知道我們職責所在。今早您跟胡錦濤主席在發表聲明時似乎有點心不在焉,急著想把稿子唸完,語氣缺乏熱忱。是不是有什麼令您心煩的事?」

布希回答,「你聽說過時差吧? …呃,對,這就是我的答案。」

該記者想繼續追問時,布希卻表示「不行」,打斷了他的問題。接著,布希感謝媒體出席後,便快步走向房間的大門,不料門竟然鎖住了。布希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面對記者自我解嘲地說:「我本想逃走,只是沒有成功。」後來一名幕僚出來解圍,帶他走往正確的出口。

記得 2001年5月,美國總統布希回母校耶魯大學參加畢業典禮,並且接受耶魯大學頒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布希在致詞中的一段話,使我印象深刻。

當天,布希在掌聲中接下「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的殊榮,而在致詞時,還不忘幽了副總統錢尼 (Dick Cheney)一默說:「耶魯學位是很好用的,就像我常提醒錢尼,他同樣也就讀這裡,不過卻太早離開。所以現在我們知道,如果你從耶魯畢業,你可以當總統;如果中途輟學,你只能當副總統!」

當初布希在耶魯的成績不佳,自我解嘲地說:「對於得到榮譽、獎勵和卓越的學生,我會稱讚,很棒;對只有得到 C的學生,我會說……你們有一天,也能成為美國總統。」布希這場精彩的演說引起台下熱烈迴響,相信對些在輟學邊緣,和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是一大安慰與鼓勵。

一生當中有太多的失敗挫折,如果每次的失敗挫折都要憂傷哭泣,那我們將有流不完的眼淚,問題是,流淚捶胸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總是要等到一段時間後,才能明白,其實事情也只不過如此,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沒什麼好計較的,比我們難過的人多的是。就像有一句話說:「我曾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直到我遇見一位沒有腳的人。」

◎喜樂的宣告

在聖經撒迦利亞書說:「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亞9:9)。

「撒迦利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所記念者」,他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易多是祭司,在主前 538年跟隨省長所羅巴伯與大祭司約書亞(尼12:4);撒迦利亞出生祭司家族,自然地,他本身也有祭司職分,後來他成為易多家族的領袖(尼12:16)。撒迦利亞是年輕的「祭司」蒙召作「先知」,與耶利米,以西結相同,他在大利烏王二年(主前520年)八月開始傳信息(亞1:1)。

是祭司又是先知的撒迦利亞,不只預言「未來君王」即「彌賽亞」的來臨。他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 ……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亞9:9)。他甚至預言這個彌賽亞將被賣三十塊錢(亞11:12),被擊打(亞13:7),身體被扎(亞12:10)等。

當撒迦利亞把預言告訴當時百姓時,他說,「應當大大喜樂」、「應當歡呼」,因為施行拯救的君王來了,彌賽亞來了。如今,這個預言在耶穌基督身上應驗,耶穌就是先知預言中的「彌賽亞」,是「救世主」。

所以,今天我們彷彿聽見,在第一個聖誕節時,天使向牧羊人們報佳音:「不要懼伯!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2:10-11)。我們是否聽見天使所說,這是個「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這是何等榮耀的宣告!

又當耶穌把真理告訴門徒之後,耶穌說:「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約15:11)。因此,我們因為得著耶穌的救恩,理當歡呼喜樂。因為,「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在聖誕節歌曲中,「 Joy to the world」(普世歡騰),可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歌曲。十八世紀時,英國教會所唱的聖詩被認為是比較沈悶的,甚至導致會眾情緒低落,唱聖詩變成例行公事,毫無生氣可言。就在此時出現了這一首活潑熱忱的詩歌,振奮了低迷的人心。1719年,被譽為「英國聖詩之父」的以撒瓦特(Isaac Watts,1674-1748)出版了一本《大衛的詩》,內容以詩篇為根據。但瓦特卻希望,在這本著作中能有一首聖誕詩,於是,他引用了詩篇九十八篇,寫出了這首著名的「Joy to the world」(普世歡騰),成了相當受歡迎的聖誕歌曲。

本來這首歌有它自己的曲調,但是自 1841年以後,就採用了孟遜(Lowell Mason, 1792-1872) 取自韓德爾(Handel)的《彌賽亞》中節錄改編而成的曲調,吟誦至今。或許是因為這首歌曲裡充滿了「韓德爾的《彌賽亞》」的細胞,也使得這首歌給人真實喜樂的感覺。它一次又一次向這世界宣告這「大喜的信息」-耶穌基督降生。

◎結論

詩人告訴我們:「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 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詩42:5)。又說:「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詩126:2)一個愁眉苦臉的基督徒,似乎正在向人宣示,這個信仰沒有使他得到幫助。但一個能夠「歡笑」,快樂歌唱的基督徒,他使人感受到活力與開朗,他是耶穌最好的見證者,他使上帝的名得著榮耀。

今天,我們因為接受耶穌基督為生命的救主,「喜樂」早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生命或許起伏不定,生活或許困難重重,但藉著耶穌的降生提醒我們,要從信心得著能力,要用喜樂面對未來;即展現喜樂的生命,活出聖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