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傲慢與偏見(二)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箴言十八章12節;雅各書四章6-10節

【接續7月29日之傲慢與偏見(一)】
以利因著職務之刻板印象所產生的「自我膨脹」,隨便就下價值判斷,將哈拿標貼為「喝醉酒的女人」,此舉著實讓哈拿相當難過。

或許以利的質疑是出於無心,但由於先知以利職務上所出現的「傲慢與偏見」,深深傷害到了哈拿的心。幸好以利即時放下自己,虛心聆聽了哈拿的解釋,這才化解誤會,而得以使上帝在哈拿身上實現應許與祝福。

聖經中,有關「傲慢與偏見」之經文與事例可謂不勝枚舉,諸如烏西亞王的心高氣傲,擅自在香壇上燒香,因而染上大痲瘋。(參閱歷代誌下二十六章16-19節)希西家王的心裡狂傲,致使上帝的憤怒臨到他和猶大並耶路撒冷。(參閱歷代誌下三十二章25-26節)希律王歸榮耀於自己,無視上帝的存在,最後被虫咬死。(使徒行傳十二章21-23節)法律賽人在聖殿禱告時,把自己與謙卑的稅吏做比較。(路加福音十八章9-14節)。由此例證足以端見,驕傲不但會使個人滅亡,也會導致國家的沒落。

按”The Interpreter’s Dictionary of The Bible”之解說,「傲慢」(Pride)在希伯來文中有六個字根和語詞,皆在訴說人的「自高和自大」(to lift up、to be high)。然而在聖經的記載中,「傲慢」是一種態度和心靈的罪,是上帝最為恨惡的,因人心的「傲慢」是「偏見」與「敗壞」的開始。箴言六章16-19節清楚提到:「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由此不難看出,「傲慢」不但是人心敗壞的開始,更是上帝所憎惡七樣事當中的第一件。連詩人與智慧人也在下筆題詩時指出:他無法容忍那「眼目高傲、心裡驕傲」的人。(詩篇一0一篇5節;箴言三十章13節)

四.傲慢與偏見的去除
微僕發現,「傲慢與偏見」的產生,除了人類的「原罪」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外,職務的(上司與下屬)、職業的(教授與小販)種族的(白人與黑人)、文化的(外來與本土)、環境的(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地域的(鄉村與城市)、信仰的(宗教本位主義)、政治的(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中國與臺灣)、意識型態的(外省與本省)、年齡的(老人與少年)、學問的(學位的高低)….等內外在因素,亦為相當重要的問題。「傲慢與偏見」的衍生,就是在如此的對比情況下,因著人心食古不化的意識形態,加上「傲慢」的本位主義,不分青紅皂白的亂下「價值判斷」所導致。

為能與人和平相處,怯除自我心中的傲慢與偏見,當是我們所應 努力的重要功課。經上記載:「因為他心怎樣思量,他的為人就是怎樣。」(箴言二十三章7節)。基於此,我們實需從心做起,學習耶穌基督的慈心,秉持著「慈心」增廣思想的廣度,改善與他人的溝通,才不致陷入傲慢與偏見的泥沼中。

1.慈心
美國精神科醫師 Theodove Isaac Rubin (提多夫以撒.魯賓)在其多年的研究與臨床經驗中發現,導致人們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人的心中充滿著許多「自我怨恨」(Self-hate),而這個「怨與恨」在自己與他人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從其所著的《慈心、自我-怨恨》(Compassion@Self-hate)一書中,我們得以清的了解到,「怨恨」有許多時候是源於自我內心的「驕傲」和「自卑」,進而對他人產生「傲慢與偏見」。當然,也有時候是因他人對你的「傲慢與偏見」,而激起你對他的「怨恨」。人類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了諸多心理上的矛盾,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雖魯賓醫師並非基督徒,但他卻引了耶穌常用的「慈心」(Compassion)一詞,作為醫治心理健康的良方,頗令人感動!他主張,人若能夠學會 “Compassion”的功課,便會獲致心理的健康。否則,對於自我與對於他人的怨恨,必會時常湧現。

魯賓所談論的「慈心」一詞,即耶穌傳福音時,對於那受苦受難的人之「動機和態度」。「慈心」這個字除了英文”Compassion”的意義外,在希臘文的字意上,它是一個愛到讓人足以感到「心痛」的特殊動詞。耶穌就是用「慈心」來看自己,同時以此對待他人。耶穌為了世人,將自己獻為活祭,其一生所為就是在彰顯對人的慈心。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見到一位長大痲瘋的人,便動了「慈心」將他醫好,這就是所謂的”Compassion”。(參閱馬可福音一章40-41節)

當臺灣著名的基督徒心理學專家傅立德博士,閱讀過魯賓醫師所提出「慈心」的立論後,乃鼓勵人們當學習耶穌的「慈心」,以此態度對待自己,同時對待他人。因唯有如此,才不會老是表現出「我行,你不行」、「我對、你不對」的「傲慢與偏見」。透過「慈心」的發揮,人方能夠展現出謙卑作為。

2.溝通
管理學家在管理學的書上強調:「溝通不是由『我』到『你』的一種過程,而是『我們』之間的一種共同交流。」但「傲慢與偏見」者所表現的,卻非「我們」的交流,而是一種「我到我」的過程。如此只管「我到我」,從不考慮「我們」的人,在被美國《時代》雜誌推崇為「人類潛能導師」的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之〈做個「雙向傳播」的聆聽者〉一文中,就被他稱之為「自以為是的人」。這種人的反應傾向有四:
(1)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咄咄逼人。
(3)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4)想當然耳-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自以為是」的人,在古代智慧人的眼中,被形容為比愚昧的人還不如。智慧人不諱言的指出:「你們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麼,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言二十六章12節)就是新約時代的保羅,也在致羅馬教會的書信中明白的提出訓示:「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馬書十二章16節)畢竟人生最為重要的,猶如古希臘人所言:第一是品格(ethos),第二為情感(pathos),第三才是理性(logos)。無論如何,「慈心」的待人與待己,乃全都建立在耶穌所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的金科玉律之品格基礎上。(路加福音六章31-32節)

3.廣度
有篇〈人,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廣度〉文章說道:有位愛牡丹花成癡的老員外,在家中庭院內外種滿了牡丹花,一天,員外心血來潮,採了幾朵牡丹花送給鄰居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高興的將牡丹花帶回家,插在客廳桌上的花瓶中。第二天,朋友來訪,看到客廳桌上的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開口便說:「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老先生聽完之後,覺得「富貴不全」相當不吉利,乃將牡丹花全數歸還給老員外。老員外得知老先生的「苦衷」後,卻微笑的回答老先生說:「牡丹花雖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無邊嗎?」老先生聽了員外的另類說明後深表同感,還向員外要了更多的牡丹花,歡欣的將這些「富貴無邊」的牡丹花帶回家中,插在家中的所有房間中。

微僕曾在拙著《輸贏之間》中談論道:有位美國著名的佈道家George E. Speake(喬治.史必克),在佈道會當中,以一幅「鴨子與兔子」的圖畫說明,人類頭腦中的主觀感覺是相對、不穩定、不可靠的。因人在立場、感受、角度、時間、境遇不同的情況下,對同一件事情的認定,會出現不同的結論。然不同結論產生時,人常會因面子或固執的態度,自以為聰明的站在本位主義的立場否定他人、論斷他人,甚至毫不留情的置人於死地。當「兔子與鴨子」的圖畫變換角度後,先前的大肆批評,全盤否定的結論,從轉換的視覺立場觀看時,自己卻自打嘴巴,成為先前所嚴厲批判、論斷的對象。如此一來,「天才與白癡」-「聰明與愚憨」的對比立即呈現。

清朝時代著名的經學家焦循,終生反對「我執」,意即反對「執己之一端,不能容人」。孔子亦曾說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是要人能以更寬廣的胸懷,接納不同的聲音,捐棄成見。否則,人定會因「固執」問題而滿招損。這樣的立論,保羅在致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早已清楚的提出:「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哥林多前書三章18-19節)

的確,人最為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廣度。但人常在自我本位主義的牛角尖中打轉,使得心胸甚為狹隘封閉,無包容他人的不同觀念。

結語:
有一不知名的作者在”Proud&Wrap”〈傲慢與偏見〉的短文中提到:「『傲慢』,就像一瓶毒藥,喝下去之後,慢慢的擴及全身,不著痕跡地讓一個人從內部腐爛、長蛆,最後化作塵土做為堆肥。『偏見』,一把鋒利無比的手術刀,專門用來分解人心於無形,一刀劃過,深可見骨,紅色的血液立即併射而出,被劃過的人,其傷處痛至打滾,甚至想再劃一刀止痛。功效比麻藥還強,一次上隱。」

雅各書四章6-10節記載:「….所以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你們要愁苦、悲哀、哭泣,將喜笑變作悲哀,歡樂變作愁悶。務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們升高。」人若沒有「慈心」,豈能有思想的廣度和他人相處和共事?讓我們一齊努力,怯除心中的「傲慢與偏見」,培養耶穌基督的「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