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列王紀上二十二章13-18節
馬太福音五章9-10節
前言
2005年2月19日,美國國務卿萊斯、國防部長倫斯斐與日本外相町村信孝、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在美國華府二加二的外交與國防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上,針對「美日同盟」的方向與範圍進行新的界定。會後,兩者之聯合聲明公開宣示,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為「美日同盟」的共同戰略目標。美國國務卿萊斯也在會後的記者會中指出:「美國要依靠日本盟友來共同維護亞太與台海和平的戰略目標,因美日雙方都認為,當阻止大陸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儘管在協商的過程中,美日雙方皆希望台灣海峽兩岸的問題,能透過對話來和平解決,但中國政府則不以為然的認為,這項會議是針對中國即將設立的「反分裂法」而來,因而大力抨擊「美日安保協商」根本就是在干預中國內政,損害中國主權。一時之間,使得中、美、日之間,以及台海的兩岸關係,又陷入了難分難解的緊張局面。
美日安保協商之後,台灣政壇又因為扁宋會所發表的十點共同聲明,產生一連串的連鎖效應,不但獨派的人士大失所望,直指阿扁政府背棄選民,完全違背執政之前所抱負的理想,就連一向堅持公義與和平,總讓人覺得偏綠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亦大失所望的,又開始扮演起先知角色,向執政黨發聲。此舉,讓人直接感受到,那沈睡已久的「先知」,終於又醒過來了。
為能在紛爭的時代,使兩岸能夠和平共處,長老教會除了要繼續扮演先知的角色之外,也必須肩負起和平使者的任務,才能讓兩岸的人民對未來充滿盼望。否則,對立與不安的情境,將會沒完沒了。
一.先知的角色
「先知」乃上帝所揀選,是「上帝的代言人」,除了宣講上帝的話之外,也是「預言未來的人」,更是「事先說警戒話的人」。在舊約聖經中,先知的角色可謂舉足輕重,連國王都必須恭聽先知所發出的聲音。由於先知必須用愛心說誠實話,所以,難免在「忠言逆耳」的情況下,受到無情的打壓和迫害。
台灣尚未解嚴之前,人民因畏於統治者的淫威,不敢表達出心中對政府的不滿,深怕成為白色恐怖下的「烈士」,只能暗地裡自我「怨嘆」。然當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則站在信仰的立場上,扮演了先知的角色,勇敢指出政府的種種缺失。打從1970年開始,為關心台灣內政與外交上的危機和困境,以及台灣的前途等問題,不畏強權的作出「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決定」、「促請政府,使台灣成為一新而獨立的國家」、「台灣主權獨立」等歷史性的信仰宣告,更透過下列三項聲明:1971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1975年的「我們的呼籲」、1977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致美國卡特總統、有關國家及全世界各地教會」,向政府提出建言。
三個聲明發表後,所換來的結果,就是長老教會被國民黨政府「點油作記號」,而受到嚴密的監控,以及百般的刁難與抹黑。當時,幾乎所有的媒體,對於長老教會的報導都是負面的,長老教會因而受到台灣人民相當多的誤解和打壓,說什麼長老教會是政治的教會,是「黨外團體」(民進黨前身)與「中共」(與中國共產黨一樣,使用羅馬拼音的白話字聖經)的同路人,不但不准閱讀白話字聖經,連教會公報也被沒收,更有許多未與政府站在同一陣線的外國宣教師,被迫離開台灣。一時之間,亦有不少心中忐忑不安的信徒,默默的離開長老教會,前往他教派聚會。
依稀記得,尚未解嚴之前,我已經從神學院畢業且在花蓮牧會,當時,管區警察幾乎每星期都會到教會索取週報,還會不定期的到教會察訪,看教會是否有不利於政府的書報或言論。雖然來訪的管區警察,都會客氣的解釋說:是受到上級的交代,只要教會能夠配合,政府相關單位應該不會刁難。話雖如此,仍深深的感受到那一股戒嚴時期的緊張氣氛。
其實,長老教會並不是政治的教會,也非反政府的教會,更不是中國共產黨的同路人,而是為了扮演先知的角色,說出應該說的話而已。從舊約聖經的記載可知,先知不但不好當,還會受到打壓,甚至犧牲性命。若非為了使命、愛、公義與和平,任誰也不喜歡扮演先知的角色。
解嚴之前,《台灣教會公報》的第一版標題下方,皆清楚標示著「時代的米該雅」之字樣。長老教會之所以會自喻為是時代的米該雅,乃米該雅是北國以色列王亞哈(約西元前874年)當政時代的先知。當時,北以色列國想從亞蘭王手中要回基列地的拉末,因先前北以色列國,曾與亞蘭國立過約,亞蘭王便哈達也已白紙黑字的在約中答應要將基列地的拉末歸還給北以色列國,然因拉抹位於約旦河東岸,地勢險要,是重要的商業要道,亞蘭王捨不得歸還,一直耍賴,不肯履行承諾。亞哈王一氣之下,便結合南猶大國王約沙法,計畫一起出兵奪回拉末。
按當時的規矩,軍隊出征前,國王都會召集國內的先知,看是否可行。二位結盟的國王在出兵前,一如往例,諮詢了國內眾先知的意見。結果,四百位亞哈王所聘用的先知,皆舉雙手贊成。南猶大國王約沙法見狀,知道這些先知只是順著王的意願,說一些稱心的話而已,並非真正是透過禱告,從上帝那裡得著啟示。基於此,只好再召先知米該雅前來說個清楚。起先,米該雅和其他先知的意見一樣,贊成出兵,但約沙法從其說話的口吻中,感受到他所說的,帶有諷刺的意味,並非真正出於上帝的意思。其實,米該雅會這樣說,乃他明白,兩位國王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即使說出負面和反對的話,也會我行我素的出兵,根本不將他的話當作一回事,才會說出「風涼話」。
後來,米該雅在國王的要求之下,這才說出了真心話。米該雅直指:南北兩國的聯軍將會被敵軍擊敗,連國王的性命也會不保,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亞哈王聽完之後,對約沙法說:「我豈沒有告訴你,這人指著我所說的預言,不說吉語,單說凶言嗎?」米該雅說出了其他先知所不敢言的話之後,非但不被二位國王所接納,還將他下到監獄,甚至揚言等凱旋歸來之後,會找他興師問罪,置他於死地。亞哈雖不敢漠視米該雅的警告,而改裝上陣,盼望能逃過大難,但亞蘭人只想殺亞哈,雖認不出他,卻無意中將他射死。最後聯軍慘敗,群龍無首,到處竄逃,好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真正應驗了米該雅所說的預言。(見列王記上二十二章1-38節)
二.和平紀念日
每年的2月28日,是台灣的和平紀念日。這一個日子的設立,乃二次大戰結束,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後,因物資缺乏、民生困苦、失業率嚴重,一時之間,無能的政府非但束手無策,還任憑貪官污吏的橫行,使得人民逐漸產生反感。1947年2月27日,百姓見到警察在台北取締販賣私煙之婦人的行徑相當惡劣,百姓目睹之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於在隔天爆發了恐怖的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台灣隨即宣佈戒嚴,緊接著,政府使出清鄉與整肅的手段,大力掃蕩他們所認為的異議份子,許多百姓因而平白無故的成為階下囚,還有數以萬計的人在未審先判的情況下,成為槍下冤魂。
經歷了慘劇的發生,台灣百姓可說是嚇破了膽,沒有人敢在公開場合談論這件事,也沒有人敢批評政府的不是,受難家屬心中的痛與怨,非但無處訴說,許多人還對他們避之而唯恐不及,深怕被牽連。這對受難家屬而言,簡直就是二次傷害。儘管慘劇的發生,已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然受難家屬的傷痛,還是無法隨著時間的消逝而平復。台灣百姓在「敢怒不敢言」和「無言以對」的心境下,遂而產生「本省人」與「外省人」,「蕃薯」與「芋仔」意識型態上的嚴重對立,彼此間的心結,至今仍難以化解。
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後,二二八事件的禁忌終於被打破,人民不但可以公開談論,各種真相的調查報告也相繼出爐,還在台灣各地設立了象徵和平的二二八紀念碑和紀念公園。1995年,李登輝總統代表政府向受難者家屬致歉。1997年2月,政府宣佈,訂定每年2月28日為台灣的「和平紀念日」。1999年開始,每逢「和平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其目的,就是要告慰亡者,撫平受難家屬的傷痛,促進全民的團結與和平。
三.和平的使者
1989年在英國伯明罕大學Selly Oak學院進修期間,由於「思鄉病」(homesick)的緣故,本想藉著兩個星期的聖誕假期,回台灣探望父母和妻女,但想到一張倫敦到台北的來回機票,得花上一千英鎊左右(時值約台幣四萬多元),只好打消念頭。當我將思鄉之苦,以及聖誕假期決定留在宿舍寫作的計畫與同學們分享時,有一位和我同年,來自北愛爾蘭,生了一對可愛女雙胞胎的家庭醫學科醫生,準備受完短期的神學訓練後,前往非洲行醫的同學,聽到我的情形後,乃邀請我和另外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同學,和他一起到北愛爾蘭共渡聖誕節。
1989年12月24日清晨,天還未亮,愛爾蘭籍同學的小舅子,就冒著寒風刺骨的天氣,開車到學校宿舍接我們到利物浦港搭船,前往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發斯特(Belfast)。由於天氣不佳,風浪太大,在海上經過好幾個小時的顛頗,才抵達目的地。一下船,見到了岸上的警察個個荷槍實彈,情況顯得有些緊張。這是我對於北愛爾蘭的第一印象。到達同學家時,已是下午時分,此時,我才知道,同學的父親,原來就是北愛爾蘭師範大學的校長。在北愛爾蘭一個星期的聖誕假期中,不但受到同學家人熱情的招待,也參加當地長老教會的禮拜。雖事隔多年,如今回想起來,心中仍充滿著感念。
愛爾蘭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與英格蘭的地理位置,就好像台灣與澎湖一樣,就連當地人說英文的腔調,也有著所謂的「海口腔」,和英格蘭人有很大的差別。在北愛爾蘭的期間,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除了到處是武裝警察之外,就是每進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無論是百貨公司、博物館、市政廳、展覽會場,為防止反抗軍的恐怖活動,每一個人都得經過全身的安全檢查,才能夠進入。安檢的過程,真的會使人感到一股莫名的緊張和壓力。還有,郊區也常可看到軍隊的巡邏車。讓人感到不解的是,當地有一些社區,主動圍起籬笆,將兩邊的居民分隔開來,不但互不往來,還會惡言相向、互丟石頭。見到如此的景象,讓來自台灣的我,感到相當的好奇與納悶。經過詢問,我才知道,彼此間的關係會如此惡劣,除了有地域、主權、政治上的問題外,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在宗教意識型態上的格格不入,也是一大問題。
由於我曾在北愛爾蘭住過一個星期,且親身感受過被金屬探測器檢查身體的緊張氣氛,所以,對於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在3月7日婦女節前夕,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了一場「非常女人之夜」,呂秀蓮副總統邀請到了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貝蒂威廉斯(Betty Williams)女士幫忙拉抬聲勢的新聞,頗為注意。因她是北愛爾蘭人心目中的和平天使,每次發生暴力事件時,她都會扮演和平的使者,出面勸勉百姓。
貝蒂威廉斯之所以會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且被稱為北愛爾蘭的和平使者,乃因宗教與政治意識型態的不同,使得信仰天主教的北愛爾蘭共和軍與英國人格格不入,北愛爾蘭共和軍常以謀殺和暴力手段驅逐英國人,而激怒了英國的新教徒,遂展開一連串的報復行動,使得雙方的衝突,一發不可收拾,造成了許多無辜百姓的傷亡。
1976年8月10日,有三位孩童,在北愛爾蘭被一位逃避英軍追殺的愛爾蘭共和軍撞死,貝蒂威廉斯痛心之餘,在北愛爾蘭發起反暴力運動,還與瑪麗德可莉肯(Maired Corrigan)共同設立「北愛爾蘭和平運動組織」(Northern Ireland Peace Movement),向北愛爾蘭人宣導,惟有愛與寬恕才能使社會充滿公義與和平,暴力只會使得問題在惡性循環的情況下加深。當時,有許多天主教徒與新教徒聞訊,主動加入反戰爭的和平行列。之後,貝蒂威廉斯又與瑪麗德可莉肯共同創辦了「和平人士社團」(Community of Peace People),致力於改善北愛爾蘭人的生活。兩人所提倡的和平運動,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響應,其中,還有許多人投入志工的行列。端此,1976年兩人一起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之後,貝蒂威廉斯曾經多次公開表示:「諾貝爾和平獎並不是用來表揚過去,而是未來尚未達成的成就。」
結語
每一個人都想要和平,不喜歡暴力和戰爭。如今,在台海關係緊張,政府又提不出有效的對策時,長老教會一定要學習米該雅,勇敢扮演起先知的角色,用愛心說誠實話,不要偏藍,也不要偏綠,一定站在上帝這一邊,同時也要成為和平的使者,極力阻止暴力與戰爭的發生。當然,我們可以透過禱告,也可以透過對話,亦可以藉著民間的交流,更可由發起和平的組織,協助政府與中國對話,使雙方的衝突降到最低。
耶穌告訴我們:「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五章9-10節)願我們一起懇求上帝,能給予我們智慧,好讓我們能夠實踐出雅各書三章17-18節所載:「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並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種的義果。」的訓示,共同結出和平的果子,勿使戰爭發生。否則,真的會禍延子孫、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