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同一家人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詩篇十六篇3節;馬可福音三章31-35節

前言:
最近,政府發給七位長期奉獻台灣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他們分別為:在埔里行醫五十年的徐賓諾、紀歐惠夫婦,創辦空中英語教室的彭蒙惠,長年從事照顧麻瘋病患工作的白寶珠,成立孤兒院的史可堯、史培理夫婦,從事小兒麻痺保育工作四十年的瑪喜樂等人。這張永久居留證,雖是遲來的正義,但卻得以讓被台灣人視為家中的「阿公」、「阿媽」永久居留台灣,做個「正港的台灣人」,不再有逾期居留,被「驅逐出境」的危險。

當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徐賓諾,接受內政部長親自頒發的永久居留証時,有感而發的道出:「挪威是我的祖國、台灣是我的家。」「希望台灣人也能疼惜台灣人。」聽了,著實讓身為台灣人的自己,感到汗顏。

這些比台灣人更愛台灣的外籍人士,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志和作為,乃因他們不以血緣和利益的認同為居留台灣的動機;反是因著信仰的委身,愛這塊土地和人民,將所有的台灣人視為同一家人,以此為居留在台灣的前提,無怨無悔的付出,奉獻出畢生的心力。其犧牲奉獻的精神,委實令人敬佩。

一.同一家人的歷史省思
翻開歷史,不難發現,過去數百年來,台灣歷經了荷蘭政權、明鄭時期、清朝時代、日本據台,以及二次大戰之後的國民黨政府接管的命運,台灣這塊土地,全被這些外來的殖民政權當作「吸收利益」和「寄腳」的所在。掌握軍政大權的統治者,無不心繫「母國」,將一切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往他們的祖國送。因此,台灣便成了升官發財者的「跳板」和「寄居」的地方。難怪自清朝以降,「三年官二年滿,落袋仔(口袋)飽飽返唐山。」「自己殺,賺腹內。」「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等感嘆性的台灣諺語,隨著自私自利的政治與利益現實,流傳於民間,且歷久不衰。

就是因著主政者對於台灣毫無「道地」的認同感,只存在著「過路」、「棲息」與「吸取經濟利益」的心態,導致早期的台灣移民社會,無論是官或民,常只認同自己的「祖國」和「血統」,他們以祖籍來源為主,各立山頭,一心一意的想早日「甲板扛銀返唐山」,衣錦還鄉,無法完全認同這塊土地。在官員想升官,商人想發財的情況下,為維護地盤和既得的利益,衝突與族群的械鬥事件經常發生。此時,來自唐山的「羅漢腳仔」,也會依不同的祖籍和血統投效鄉親,加入戰局。為維護自己所打下的家園免受外來勢力的入侵,宋江鎮、八家將、村壯丁等民間軍事組織紛紛出籠。爭權奪利的結果,使得閩、客、漳、泉等族群的衝突越來越大,連台灣原住民也無法倖免,甚至二次大戰之後來台的國民黨政府,亦加入這場混戰當中。到目前為止,已經幾百年了,因認同上的歧異,所產生之衝突與對立的後遺症仍揮之不去。

看到過去台灣悲慘的歷史,使得我想起在東部牧會的十二年間,曾有一年,光是台東地區請調的老師,就高達三百多位,消息傳出,讓人感到錯愕,連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也不知所措。這項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東部的民眾,大嘆花東地區是公教人員的養成所,人民是二等公民,東部地區永遠沒有「資深」的人可言。難怪每當有校長、老師、警察局長、法院院長,或其他政府官員佈達時,東部地區的民眾常會發出:「免歡喜啦!這些人屁股還沒坐燒就會走的,不信你看看!」的感嘆之語。花東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嘆,其心情可想而知!當然,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因為認同的問題所導致。

二. 同一家人-耶穌的詮釋
不可否認的,為能功成名就,年輕時,人都會有立志出鄉關,以便求得衣錦還鄉的理想和抱負;年老時,也都會有認祖歸宗與落葉歸根的企盼。因此,對於血緣的追尋和認同,就會顯得相當強烈,這乃人之本性,本無可厚非。然若在重視自己血統的同時,輕蔑到他人的血統,阻礙他血統的利益,甚至置他血統的利益於不顧時,那這種偏差性的認同,勢必會產生族群的對立,嚴重者,還會如同希特勒在二次大戰時,殺死六百萬猶太人一樣的可怕。

有鑑於血統的過度認同,會遭致問題的叢生,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就曾針對此,提出了適切的詮釋。耶穌之所以會針對此提出祂的看法,最主要的原因,應從下列記載說起:「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的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馬可福音三章31-35節)因為這段經文,在重視親情倫理的東方社會,實相當難以讓人接受,還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甚至有人以此大作文章,批評耶穌六親不認(六親是指本人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夫婦、子女、婿媳等)。

其實,耶穌並非「口出狂言」、「六親不認」。我們若回到20-21節仔細詳讀所載之經文:「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喫。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便可明白,耶穌的家人來見祂的動機,乃由於當時耶穌的家人尚未相信耶穌所傳的福音,在親情的關懷下,他們看到耶穌為福音的緣故廢寢忘食,而心生不忍,還以為耶穌「瘋狂了」。因此,急著要見耶穌,勸他勿成了「工作狂」。

耶穌這樣的舉動,雖有神學家認為,若過份的重視親情和血統,會使福音的工作產生困擾和阻礙,所以耶穌才會提出「忠孝不能兩全」的說法,告訴在場的人:「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然站在個人的信仰體驗上,吾人認為:耶穌並非六親不認,而是在強調「屬靈」關係的重要。因耶穌的意思,絕非在排斥和否定「肉身」的家庭。祂乃在強調,有良好的屬靈關係,必定會有更親密的親情關係;有真正屬靈的關係,那怕會有親情的問題。但有親密的血統關係,並不一定能夠成就所有的事。質言之,若有尊主為大,心存謙卑的屬靈生活,必定會有認同土地和他族群、他文化為同一家人的信仰表現。

三.主體性之際的屬靈關係
集哲學、劇作、小說家於一身的法國存在主義(存在主義哲學乃強調自由和個人存在的重要性)哲學家沙特(Jean- Paul Sartre, 1905-1980),在其早年的哲學思想中主張:「人是一種非理性的個體,人與人之間不可能諧和,他人必然是我的牢獄。」因此,他強調,人要努力突破他人或他物所給予的枷鎖,才能顯出自己的存在價值。這樣的哲學思想,雖得著許多的喝采與掌聲。然其所強調的「主體際間的關係」(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之主張(指「一個有主體性的個人與另外一個(或一群)」有主體性的個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卻引發不少爭議。因他認為,主體際間的彼此關係,若不是壓服他人,就是被人壓服。所以,人要得著絕對的自由,就是要反他人、反社會、反理性、反普遍性之後,才能得著真正的自由。也因此,「他人即地獄」這句話,成了他存在主義哲學的名言。

沙特所主張的哲學思想,讓當代的哲學家不敢恭維,紛紛提出反駁,連台裔的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亞太學系教授蕭欣義,在<百年來台灣的個人主義思潮試釋>一文中,也特別針對沙特的思想,引用其他哲學大師的反駁觀點談到:「世俗文化或社團或傳統理性式主義固然把千萬個人的個性壓死,但個人依然可以自我做出抉擇,透過自我與他人的『真正溝通』(autentic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來達到人與人之間的『主體性之際的關係』。也就是說,個人可以從肯定他人、社會、歷史之中,尋求到自由。」

幸好,沙特晚年時期終於「良心」發現,放棄反他人、反社會、反理性、反普遍性的排他和孤立的個人自由論,改尋求「在歷史與社會中的個體自由」。即人在建立主體之際的關係後,還要能夠在歷史、社會及與他人的和解下,才能尋求到真正的自由,成為一家人。

基本上,哲學家所主張「真正溝通」的「主體性之際的關係」,就是耶穌基督所強調主內一家的屬靈關係,即祂所說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這句話。

結語:
的確,人若無法在過去的歷史和現代的社會與他人和解,心中絕沒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然要求得和解,則必須相互的認同與接納,還要追求耶穌所強調的屬靈關係。因唯有良好的屬靈關係,才會有親密的關係。猶如上述所提,接受政府表揚,同時享有台灣永久居留權的外籍人士,就是因著屬靈的關係,將台灣視為他們的家,並將台灣看成是一個大家庭,所有的台灣人都是一家人。

期盼每位生活在台灣的人,都能尋求屬靈的關係成為一家人,認同本土,不壓服他人,不分族群,共同為台灣打拼,展現出上帝聖民的美善,因這是上帝所最喜悅的。(參見詩篇十六章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