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否定中肯定的生命之歌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詩篇二十三篇1-6節;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

前言:
從電視看到劉俠女士驟然去世的畫面,令人感到相當的錯愕與不捨!消息傳出後不久,一位在劉俠被印傭「凌虐」之前,才剛和她通過電話,就讀於台北醫學院研究所的年輕作家施以諾同學,隨即E-Mial給我,說他心中非常難過,因他和劉俠阿姨已經約好,二月中旬要到花園新城住處去看她和劉奶奶。但,這卻是永遠無法實現的約會。他要我為印傭代禱,同時為脫離世上苦難的劉俠女士獻上感恩。

噩耗傳出後第三天,我和作家溫小平、醫學院學生施以諾、婦產科醫師兼文字工作者何師竹,分別受基督教論壇報的邀約,一同為緬懷劉俠女士撰稿,好讓讀者能藉由多位作者的文章中,更加認識劉俠女士一生的心路歷程和信仰體驗。在撰稿的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或許,在人情上,我們會因劉俠女士的離去而傷心難過;但在信仰上,我們卻要如她生前所願:「當我回天家的那一天,您們要為我能脫離肉體的苦難而拍手歡呼!」是的,我們要拍手歡呼她榮歸天家,因為她的肢體雖然殘缺,但她六十一歲的有限「壽命」所唱出的「生命之歌」,卻影響了許多人,更讓人因她「生命之歌」的動聽,使原本被視為否定的生命變為肯定,且活得更為豐盛。

一.否定生命中的肯定
筆名杏林子的劉俠女士,十二歲那年,罹患了類風濕症關節炎,致使全身關節損壞,無法行走,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醫院中渡過。劉俠將筆名取為「杏林子」,除了祖籍陝西扶風縣杏林鎮給的靈感外,似乎在訴說她自己就是「杏林之子」,一生的時間注定都要在醫院渡過。雖常年全身痠痛,不良於行,在人的眼光看來,這是一種「否定」。但她喜樂的心靈,親切的臉孔,以及從她所寫過那諸多感人的書和文章,卻將「否定」變為「肯定」。我們從其六十一年的生命中實可看到,也聽到她那「否定中肯定的生命之歌」。

劉俠女士在其所編撰的《為什麼我沒有自殺》這本書裡頭談到:早期的台灣社會,像他這樣肢體殘缺的人,應該會有無數自殺的理由,一位要學歷,只有小學畢業;要健康,身體卻不斷的萎縮和退化;要身份,卻肢體殘缺,連走路都有困難,只是默默無聞的殘障人士,除了日漸萎縮的身體外,幾乎什麼都沒有。從人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都是否定的,致使她有段很長的時間,一直在要不要活下去的深淵中掙扎。幸好,父母親和家人無怨無悔的照顧,使她勇敢的活下來,更可貴的是,十六歲那年,她成了一位基督徒,使得她對於人類生命的本質和意義有了新的體認。如此一來,本被人視為否定的生命,因著信仰之故,成了肯定的生命。劉俠女士得著肯定的新生命後,不但沒有走上自殺之路,更成了殘障與弱勢團體的代言人,伊甸殘障基金會還是在她捐出一筆版稅後,才得以成立。

筆者在多年的牧會生涯中,深受劉俠女士所寫之文章的啟發和幫助,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杏林小記》一書中,她敘述了一則真實故事:當她住院時,曾見過一位小女孩,在癌症的催殘下,已經鋸掉一條腿,割除半個肺,癌細胞也已蔓延到淋巴腺,在鈷六十的照射下,一頭秀髮幾乎掉光,雖然身體相當憔悴,她和家人還是不肯放棄,不斷的與死神搏鬥。巧的是,同病房裡有位婦人,因胃痛難耐,在檢查不出原因的情況下,整天央求腸胃大夫將胃痛的部份割去。由於年輕氣盛的醫師不堪被她百般糾纏,口氣不佳的對婦人說出:「難道頭疼,也要把頭割去嗎?」婦人在胃痛如絞,又面臨醫師情緒化的回答,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竟上吊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教人感到不勝唏噓!

相對的,空軍醫院有位名叫仰大祺的病人,原為運動健將,不料在一次練習中,頸椎骨折,致使全身癱瘓,十八年來,雖身體無法動彈,但憑著他的信仰,活得十分快樂,且鼓舞了不少病房的病人,教人喝采!

劉俠女士續而指出:最近幾年,台灣流行一種「疑癌症」,胃稍微痛起,便懷疑是胃癌;咳嗽幾聲,就以為得了肺癌;便秘三天,就自認得了大腸癌;身體稍微疲倦,即開始憂慮自己得了肝癌,簡直是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搞得身心俱疲,連家人也跟著緊張而深受折磨。有鑑於此,她以箴言十七章22節所載之經文:「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勸勉人在肉體出現病痛時,當保持喜樂的心。因在病榻的經驗中,她深深的體會出:「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篇十六篇9節)這段經文的真理。

二.從否定到肯定
聖經中的詩篇二十三篇,是一首萬古流芳的寶貴之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詩人吟唱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從優美的詩詞結構和信息中,不但可以見到詩人那本為否定(處在死蔭的幽谷)的生命,因著上帝的保守(杖、竿的安慰,並敵人面前為他擺設筵席,又用油膏了他的頭),使否定的生命變為肯定,更可見到詩人生命受到祝福後,所流露出來的感恩與喜樂。因為如此,詩篇二十三篇被喻為「詩中之詩」。

雖聖經學者對於詩篇二十三篇的作者是否為大衛,仍議論紛紛,其爭論的主要癥結點,乃在於第6節中:「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的「聖殿」這兩個字。有學者認為,大衛有生之年,聖殿尚未興建,怎可能住在殿中?當然,也有學者主張,耶和華的殿並非指所羅門所建的聖殿,也許是指上帝永遠的同在與保守,也有可能是靈魂得救後榮歸天家,永遠與上帝同住。在此不論本篇詩篇是否出自於大衛,我們從詩人透過詩詞所流露出來的信仰體驗不難發現,這應當出自於老詩人之筆。然無論如何,這首詩在天主教、基督教,甚至是猶太教的團體中,皆佔有相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寶貴之處,乃在詩詞中,充滿著詩人在上帝的保守下,走出「否定」,進入「肯定」的「回顧」與「感恩」之見證。

無可否認的,人逢病痛、老化、苦難、窮困、死亡、傷心………時,都會消極的將之視為生命的「否定」,導致「否定」的心境成了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進而嚴重威脅到「生命」。值得注意的事,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並未應允信主的人都不會遭遇苦難,祂反而對跟隨他的人表明:「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33b節)從這句「附但書之應允」的話得以看出,人一生的生命當中,會有諸多的苦難與否定,然若藉著耶穌基督的恩典,將會使否定的生命變為肯定。耶穌所提出的訓勉,保羅亦感同身受的指出:「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四章16-18節)

曾歷經多次重大車禍,但都從死裡逃生的台灣神學院教授高金田牧師,在其著作《否定中的肯定》一書中,就有感而發的指出:「現實的生命雖帶有否定的性格,但它不是生命的整個性格,因為生命的終極根基是肯定的。」其關鍵,就是如何迎接上帝進入到我們否定的生命當中。劉俠即因著基督教的信仰,讓上帝的恩典進入到她生命的「否定」中,使得她的生命得以從「否定」轉變為「肯定」,其所表現出的肯定生命,不但榮耀了神,也讓人得著益處。

三.同頌生命之歌
劉俠女士的生命從否定變為肯定的心路歷程,真有如其所唱出的<生命之歌>和<生命禱詞>所述,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

<生命之歌>
要經過多少風霜,才能真正長大?
要承受多少心碎,才能找到真愛?
要擦乾多少眼淚,才能學會溫柔?
要歷經多少失敗,才能學到經驗?
要經過多少痛苦,才能懂得悲憫?
要嘗受多少失去,才能懂得珍惜?
要經歷多少滄桑,才能惜福感恩?
要迷失多少路程,才能找到方向?
啊!生命,啊!生命,
生命是首無言的歌,亙古唱到今,
誰能識透?誰能看透?誰能說盡?
這千種心情,千般滋味,
不要問我生命是什麼,
生命自己會告訴你答案。
<生命禱詞>
主啊!讓我做你的工具,去宣揚和平,
在滿是憎恨的地方,我要播下愛心的種子;
在滿是創痛的地方,我要播下寬恕的種子;
在滿是疑慮的地方,我要播下信心的種子;
在滿是頹喪的地方,我要播下希望的種子;
在滿是黑暗的地方,我要播下光明的種子;
在滿是苦楚的地方,我要播下喜樂的種子。
神聖的主啊!
願我不企求他人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不企求他人諒解,只求諒解他人;
不企求他人撫愛,只求撫愛他人;
因為在施捨中,我們有所收穫,
在寬恕他人時,我們也被寬恕,
在喪失生命時,我們將復活而獲得永生。

結語:
如劉俠女士生前所言:「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有愛,就有奇蹟」。劉俠女士一生用信、用望、用愛所寫的文章和信仰作為,已經彌補了她自己和別人生命的傷痛。她之所以會這樣做,乃因為信仰在她的內在產生動力之後,讓他全然的改變,使否定的生命轉變成為肯定。劉俠女士期盼著,那些對生命充滿否定的人,也都能夠和她一樣,迎接基督教的信仰進入心中,好讓他們的生命能重燃希望。有人說:劉俠女士一生所發生的故事,是上帝化妝的祝福。的確,這是一種化妝的祝福。然更為重要的是,在祝福的背後,則是她在六十一年的歲月中,用生命所唱出的「否定中肯定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