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和平君王的降臨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以賽亞書七章14節、九章2-7節、五十二章7-10節;路加福音二章1-17節;馬太福音二章1-11節;約翰福音一章1-14節
引言:
今天是2012年12月23日,已經過了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兩天,然地球還是繼續運轉著,地球上的人類與其他動物依然無恙,並沒有如聳動的「2012世界末日」傳言一樣,山崩地裂、洪水漫天、大火連連、哀聲遍野、滄桑巨變、到處死屍、一片狼藉,所有生命嘎然終止。在時間的佐證下,「世界末日」之說,已經無攻自破。足見,任何藉著宗教或團體之名、自喻為上帝的代言人,或是自稱為先知先覺的人,都無法用「預言」的方式,斷言「世界末日」的真正日期,這些說法皆不足採信。只要我們用儆醒、禱告的心,遵行聖經的教導,「世界末日」(耶穌再臨)之時,當會如同人們歡喜過聖誕一樣,是普天同慶、充滿喜樂和盼望的日子。
耶穌降生來到世上的主要目的,聖經早有明白的啟示,即耶穌是位和平的君王,祂的降生,乃要完成上帝的旨意,為世人帶來愛與和平,以及赦罪與救贖的盼望。此一明證,從先知的預言、耶穌的降生,及祂所訴說的教導與行動,(見以賽亞書七章9、14節、九章2-7節、五十二章7-10節;路加福音二章1-17節;馬太福音二章1-11節;約翰福音一章1-14節、三章16節、四章34節;希伯來書十章5-7節。)得以清楚見著。

端見,耶穌是一位和平君王,為了赦罪與救贖的大業臨到世上。人只要信靠祂、遵守祂的教導,便能享受到真正的愛與和平及救贖的恩典。惟可惜的是,人常因為忽略耶穌道成肉身的拯救大業,及耶穌對世人所提出的殷切教導,才會導致人類社會在缺乏愛與和平的情況下,亂象與紛爭不斷。

當2012年走到尾聲的時候,除了「世界末日」的傳言對人類帶來一陣恐慌之外,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問題,亦牽動了整個世界的政治與經濟之敏感神經,日後的發展會是如何,頗令人憂心。

一、以色列vs.巴勒斯坦
談到以巴問題,還是得從二次大戰結束後,以色列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宣佈重新建國說起。由於以色列的復國成功,原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人,只好被迫離開家園,導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還有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事連連,加上以美國為首的多個西方國家,因著宗教信仰、民族情感、政治與經濟利益等因素,力挺以色列到底,遂而使得以巴之間糾葛不清的恩怨情仇,造成鄰近阿拉伯國家的不滿,進而牽連到西方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致使恐怖攻擊事件和爆炸案頻傳,難怪中東地區會被掛上「世界的火藥庫」之名。還有,世界各地所發生的恐怖攻擊行動,大部分的肇事者,幾乎都來自反西方國家的中東地區,因此,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除了被西方國家視為「危險地帶」之外,也成了「惡名昭彰」的恐怖主義之地域。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以巴兩者之間的領土之爭所導致。

讀過以色列歷史的人都知道,因上帝曾應許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要賜與他和他的後裔流奶與蜜之迦南地為業,所以要他遠離家鄉,遷往迦南地定居。為了順服上帝的旨意,高齡75歲的亞伯拉罕及其族人,經過長期的漂泊與遷移,終於踏足迦南地。抵達迦南地後,上帝還特別在示劍的摩利橡樹這一個地方,再次應許要將迦南地賜給他的後裔。(創世記十二章6-7節)

之後,亞伯拉罕輾轉在迦南地住了一段時間,後因其孫子雅各之子約瑟,遭到兄長所害,被賣到埃及。多年後,約瑟在上帝的保守與帶領下,有幸在埃及當上宰相。因飢荒之故,約瑟與兄長得以再相見。後來,在約瑟的協助下,將父親雅各及所有的家族,從迦南地遷移到埃及定居。

約瑟去世之後,因政權轉換,雅各的家族與族人(以色列人)淪為次等公民,在埃及歷經了430年的奴役生涯。後由摩西帶領所有的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飄流了40年,再經過一番激戰,才得以在上帝所賜予他們的迦南地定居下來。此後,以色列百姓在此生活了千年之久,即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區。在這塊土地上,以色列人曾建立以色列王國,後因權力之爭,分裂成南猶大和北以色列兩個國家。然因這兩個國家紛紛違背與上帝所立的盟約,導致北國以色列於主前722年被亞述帝國所滅;南國則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帝國所亡。南北兩國相繼滅亡後,北國的百姓被亞述帝國強迫移民和通婚,因而失去了以色列人所堅持的血統;南國百姓雖被擄至巴比倫,淪為次等公民,然他們依然保有自己的信仰和民族的血統,即今天我們所稱的猶太人。

猶太人經過70年的被擄生涯後,巴比倫被興起的波斯帝國所敗。流亡到巴比倫的南猶大國人民,在波斯王古列的允許下,得以重新回到故土建立家園。猶太人回歸故里後,除了修補被毀的耶路撒冷城牆,還在被拆除的聖殿原址上,重新建蓋一座聖殿。

可惜的是,後來又因希臘和羅馬帝國的相繼興起,巴勒斯坦地區再度淪為希臘與羅馬帝國的殖民地。耶穌就是在兩千多年前,誕生在羅馬帝國轄下的伯利恆。無奈的是,耶穌30歲出來傳揚天國的福音時,猶太人不但不承認耶穌是先知口中的彌賽亞,還一味高舉舊約的律法,並對耶穌所宣揚的天國福音和教導嗤之以鼻,且對耶穌百般刁難,甚至將祂釘死在十字架上。

羅馬帝國統治期間,因猶太人的負隅頑抗,被羅馬軍隊大舉鎮壓,主後70年,羅馬提多將軍(Titus)率兵攻陷耶路撒冷,居住在此的猶太人幾乎被殺害殆盡,聖殿也被再度拆毀。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猶太人於主後132年又群起造反,同樣被大舉纖滅。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117-138在位)盛怒之餘,乃下令逐出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所有猶太人,同時頒佈猶太人永遠不得再回到這塊土地的禁令。自此,猶太人便如浮萍般的漂泊到世界各地,流離失所了將近兩千年。由於流浪各地的猶太人受盡各種迫害和歧視,猶太復國運動一直未息。由於被迫流浪到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受盡外人的迫害和歧視,近兩千年來,他們對於復國的渴望從未平息過。

1897年8月,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瑞士召開了第一次復國大會,會中,通過了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之家」的復國綱領。當時,高舉殖民主義的英國政府,對巴勒斯坦早就垂涎已久,因此,決定順勢利用猶太復國主義的力量,攫取巴勒斯坦,進而控制中東地區。年11月2日,英?外交大臣AJ??福致函英??太复?主?者?盟副主席LW?思柴?德。

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部長詹姆士‧貝爾福(James Balfour,1848-1930)致函給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表態支持猶太人的復國運動。信中,貝爾福乃如此寫道:「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並願盡最大努力促其實現;但應明確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損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和宗教權利,或者損害其他國家猶太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政治地位。」這封信,即所謂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稱得上是英國政府表示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重新建國的公開保證。

「貝爾福宣言」發出之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旋即掀起一股復國運動熱,不少猶太人排除萬難,從世界各地陸續回到故土定居。後因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殺掉六百多萬的猶太人,深受世人同情,遂而使得戰後的猶太人復國運動更加白熱化。戰後,因著聯合國的成立,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下,成了一股無法擋的強烈趨勢。

為了猶太人的復國,1947年,聯合國組成一個「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主張將之分成二個獨立國家。然猶太人竟在隔年的1948年5月14日,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逕行公開宣布以色列正式建國。此舉,立即遭到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強力反彈,旋即於隔天的15日,聯合起來攻打以色列。戰爭歷時八個月左右,原本以色列處於劣勢,然在西方國家的斡旋,同時暗中提供武器的協助下,轉敗為勝,巴勒斯坦人只好被迫離開原鄉,成了「巴勒斯坦難民」,之後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便因應而生。

雖然在聯合國的溝通與協助下,以巴雙方多會有些許的克制,但因領土與民族情感及歷史因素等問題,依然衝突不斷,之後還發生了多次的中東戰爭。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乃是1967年6月5日開戰,10日結束,以色列大獲全勝的「六日戰爭」。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迄今,以巴之間的領土與主權之爭,可謂沒有一天停止過。以色列人在不斷擴張土地之餘,乃大聲向巴勒斯坦人高喊:「兩千年前,巴勒斯坦這塊土地是我們的!」當然,巴勒斯坦人也不甘示弱的回嗆:「兩千年來,巴勒斯坦這塊土地是我們的!」雙方一來一往,始終僵持不下,也成了聯合國頗為棘手的問題。

自以色列復國成功之後,每年的5月14日,巴勒斯坦人民將這一天視為被趕離家園,開始受以色列迫害的「災難日」,他們經常在這一個日子舉行哀悼和紀念會;猶太人則將5月14日看作是以色列的「復國日」,而在這一天大肆慶祝。可見,5月14日對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而言,實有著天壤之別的特殊意義。

雖到2012年為止,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的民主國家,同時也是商業自由、新聞自由、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但因為和巴勒斯坦的歷史、土地和人民糾葛不斷的恩怨情仇,常牽動整個世界的政治和經濟,聯合國常為此頭痛不已!

巴勒斯坦為想擺脫以色列的欺壓,曾多次向聯合國提出成為「非會員國觀察員」(non-member observer state)的申請,但都遭到否決。2012年11月中旬,以巴之間又再度爆發嚴重的衝突,大規模的戰爭一觸即發,還好,經過國際社會的介入協調,才免於一場血腥的戰鬥。為此,聯合國終於在2012年11月29日的聯大會議中,特別審議巴勒斯坦的申請案。這一天正好是「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

聯大審議之前,巴勒斯坦獲知消息,在聯合國193個會員中,有逾半數的國家表示支持這項申請案。巴勒斯坦駐聯合國特使曼蘇爾高興的發出請求之聲,期盼有更多會員國能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獨立建國的民族大業,在聯大會議表決時,投下贊成票。投票之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發表演說時,激動的談道:「六十五年前的今天,聯合國通過決議案,把巴勒斯坦國土分成兩邊,給以色列發了出世紙。我呼籲聯合國亦透過表決,給巴勒斯坦發出世紙。」

經投票結果,有138票贊成、9票反對(其中包括美國和以色列)、41票棄權(其中包含英國與德國)。由於獲得超過三分之二成員國的支持而通過,巴勒斯坦正式由「永久觀察員」(observer)升格為「非成員觀察國」。議案獲得通過後,會場上隨即揚起巴勒斯坦旗幟。然值得注意的是,巴勒斯坦一旦成為「非會員國觀察員」,將可參加聯大會議的辯論,還有,他們加入聯合國專門機構和「國際刑事法庭」(ICC)的機會也將大幅提高。到時,巴勒斯坦則可在該國際法庭提起訴訟,要求裁決以色列占領約旦河西岸的合法性。

雖然巴勒斯坦申請獨立的願望,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出現曙光,然此同時,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則發出警告說:「真正的戰爭明日才開始,前路仍漫長及艱辛!」阿巴斯還進一步呼籲巴勒斯坦內部的法塔赫及哈馬斯兩個對立武裝組織,應早日結束意見上的對立和衝突。

當阿巴斯的提醒和警告言猶在耳時,以色列為了報復聯合國將巴勒斯坦列為「非會員觀察國」,打算擴建位在巴勒斯坦的屯墾區,結果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情況若繼續惡化下去,真正的和平何時到來,沒有人能夠預料。

二、效法和平君王的和平
正當世人用虔敬的心,迎接基於愛,為世人降生於世的主耶穌時,深切的盼望,以巴兩者之間,勿再因宗教信仰、土地、主權、歷史、民族仇恨等問題,再度彼此交戰。身為上帝選民的猶太人,應接受舊約先知所預言,那降生於世的和平君王,也就是耶穌基督所傳揚的愛與和平及救贖之福音,千萬勿再重蹈聖經時代,那離開上帝、高舉律法、自以為是、否定救贖、凌辱耶穌,再度將耶穌釘上十字架的覆轍。否則,將會被世人和上帝再度唾棄。

有一齣由加拿大導演所拍攝,名為《平安夜》(Silent Night)(亦有人將之翻譯為《寂靜的夜》、《遭遇平安夜》、《平安夜遭遇戰》等)的小眾電影。這部影片長雖不到一個半鐘頭,然在2002年上映之後,常被人用來作為聖誕節與平安信息的引喻。為能瞭解內容,我乃利用時間,透過網路觀賞這部電影。欣賞完之後,內心深受感動,藉此提出分享。

《平安夜》這一齣電影,乃依真人真事所拍攝。話說,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地登陸之後,一路往德國本土推進。德國雖知大勢已去,仍瘋狂地做垂死前的掙扎,致使戰況依然猛烈。1944年12月的聖誕節前夕,有一位名叫伊莉莎白的德國婦人,為躲避戰火,帶著她的兒子弗瑞斯來到德國Bulge的Ardenness森林深處之一間木屋內躲藏,因她的大兒子已在戰中陣亡,又當時在德國軍隊服役的先生音訊全無,為不想再失去12歲的小兒子,她只好選擇躲避。

1944年12月,在大雪紛飛的聖誕夜裡,伊莉莎白與弗瑞斯所躲藏的木屋,突然闖進三名在大雪中迷路的美軍,其中有一名美軍腿部中彈,急需一個隱蔽的地方療傷和休息,因而向伊莉莎白提出過夜的要求。面對持槍的美國士兵,緊張不已的伊莉莎白,只好答應讓他們入內過夜,但條件是,必須將所有的武器放到屋外。美國士兵接受了她的建議後,緊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了下來。

過了不久,正巧有三名德國軍人路過此地,因大雪之故,天氣嚴寒,他們同樣向伊莉莎白提出避雪的借住要求。美軍與德軍的狹路相逢,緊張的氣氛可想而知!然為了避免相互殘殺的事情發生,伊莉莎白同樣要求德國士兵也得將

武器放在屋外。雖雙方皆同意伊莉莎白所開出的條件,將武器放置在屋外,但任誰也不敢保證,衝突不會一觸即發。

適逢聖誕節到來,伊莉莎白為敵對的美軍和德軍,預備了一個「豐盛」的聖誕晚餐。當大家一起用餐時,這才舒緩了戰場上那仇恨、對立、不安的緊張情緒。此時,美、德雙方的士兵,無不祈禱戰爭的結束,且共同企盼和平趕快到來。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士兵當中,因有一位曾唸過醫學院,還特別檢視美國士兵的受傷情形,並為他包紮傷口。

無奈的是,隔天清晨,有一名偽裝成美軍的德國軍官潛入木屋,持槍指著伊莉莎白,嚴厲的指責她是賣國賊,準備開槍射殺她。正當緊張之際,一名在場的德國士官用槍托將他擊倒,這才化解伊莉莎白與美國士兵被槍殺的危機。就這樣,德國與美國士兵在伊莉莎白的森林木屋裡,度過了一個非常特殊,且深具意義的聖誕節。

大雪停歇,雙方相互道別時,彼此間因著聖誕之故,乃成了可以信任的朋友,德國士兵還提醒美國士兵不要走錯方向,以免陷入德軍的陣營。臨走前,一位德國士兵送給美國士兵一個羅盤,好讓他們能依照正確的方向前進,順利歸隊。

戰後多年,這位名叫弗瑞斯(Fritz Vincken)的德國婦女小孩移民美國,在夏威夷開了一家麵包店。為了證實這一段二戰期間在德國森林所發生的故事,有人特地來到夏威夷訪問他。他為能讓世人知道那是一段真實的故事,乃致力於尋找那些曾在木屋裡面,和他與母親共度聖誕節的士兵,為此,他寫了一篇名<上帝來晚餐>的短文,作為尋人的文章,但還是毫無下落。有幸的是,1995年,美國一家電視台透過「未解之謎」(Unsolved Mysteries)這個節目,播出尋人的消息。感謝的是,隔年的1996年,終於找到了一位已高齡八十歲,名叫Ralph Blank的二戰退伍軍人。為了證明1944年聖誕節,發生在德國Bulge的Ardenness森林之故事,Ralph Blank還特別拿出當年德國士兵送給他的羅盤作為佐證。同時再次訴說和平君王,耶穌基督的降生,居然可以讓打仗,處於敵對狀態的士兵和好的見證。

結語:
和平的君王,耶穌基督的降生,乃是要帶來愛、和平與盼望。如今,世上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相信這位和平的君王。耶穌來到世上,沒擁有過一兵一卒,也沒有擁有過一槍一彈,然祂卻用愛吸引了世人的心,也撼動了科學、宗教、政治和文學界。信靠祂的人,不但可以享受愛與和平,更可得著永生的盼望。

無可否認的,有愛,才會有和平;有和平,才不會發生戰爭;沒有戰爭,物價就不會上漲;物價平穩,社會就會安定。

當聖誕佳節來臨,普天同慶、舉世歡騰,人們大肆採買,瘋狂慶祝和聚餐時,本文將藉此再度引用美國國父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所曾說過的這句話:「離開了上帝與聖經,人就無法公正的管理世界。」以及教宗本篤十六世於前年的聖誕節,向世人所發出的一段話作為結語:「聖誕節必須從消費思想的枷鎖中釋放出來,才能接近其真正的意義。唯有除掉消費主義及物質主義的外殼,才能讓聖誕的真諦展露開來,讓人得以接受基督誕生所散發出希望的信息,作為個人禮物。」好讓我們處在聖誕歡樂的氣氛中,勿忘和平的君王,耶穌基督降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