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耶利米書一章1-12節
引言
基督徒的生命狀態、信仰生活不能只停留在現狀,需要反省、改變、更新的,甚至帶出影響。例如我們暑假有個喜樂營,其中有一個孩子國小五年級,他告訴老師他算塔羅牌,他將來的職業是餐飲或是空服員,奇妙的是這孩子在這幾次的聚會當中決志信主,上帝讓他明白他就如同是一隻幼獅。聖經中說獅子通常都是力量的象徵,他很高興說:喔,那我是很有力量的喔!我再一次看他那從決志以來,就不斷加添的笑容。所以我們看見,原來在我們的世代,這些年幼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想法,甚至受很多算命、世俗價值影響,來定義他們將來的樣式。還好聖經的教導要將真理傳給他們,得著再得著,明白上帝的心意,這是何等珍貴。
今天我們要分享成為基督徒時,有一件很核心、關鍵的事,它影響著每個生命階段的發展,就是你和上帝的關係。這包含上帝如何看待你,上帝如何選召你。我們以耶利米為例,上帝如何呼召耶利米,就如同在呼召你一般。
聖經中很多地方記載上帝在呼召人,同樣的,祂也在呼召你,使你在將來一樣開闊帳幕,影響、改變,並反應出上帝的本質。
耶利米的難處
耶利米面臨的是國家將亡;百姓受擄;信仰迷失,選民在聖殿中拜偶像,參雜其他的信仰。如此情況下,上帝呼召耶利米。而耶利米的第一個反應是: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他以年紀作為判斷標準,上帝竟要呼召一個年幼的孩子要做列國的先知。年紀是客觀的事實。而「不知怎樣說」是指上帝的心意是這樣,但我不知要如何講。這裡呈現兩個狀態:年紀是客觀的事實,不會突然增加。但是不知怎樣說,這是主觀的認知,我不知如何理解上帝所做的,這是耶利米主觀的認知。當耶和華上帝呼召時,耶利米提出他的困難。經驗上,每個人好像都會有「難處」,甚至在上帝發出呼召前,就已將「難處」擺好。耶利米如此,摩西也是如此,不管年幼、年老;不管能力、時間;不管是客觀的事實,或主觀的認知,在上帝呼召發出之前,我們好像已經想好了「難處」。
上帝怎麼看?
那上帝會如何看待這些「難處」?客觀的事實,包括年紀、性別、學歷。在我們的觀念中或許會用性別來做很多的界定,甚至包括可不可以站講台講道。學識,有可能像彼得一樣只是捕魚的,但使徒中也有像保羅一樣有學問的人。聖經中讓我們看出各樣的人,都在基督耶穌的選召中。客觀的事實很多樣,都可以成為人所認為阻礙的理由。主觀的認知:才能、力量、身分、財力,這些好像也都可以成為理由。你想,神該怎麼看?甚麼是適當的才能、力量,甚麼是年紀、學歷、財力,上帝怎麼看?
上帝自己打破這些限制與盲點
上帝這樣告訴耶利米,上帝用「你不要說我是….」來面對所提的客觀事實。你不要說你只是孩子,你不要說你已經年老,你不要說你只是女性,你不要說你只是男性。這些客觀的事實雖無法改變,但是耶和華上帝對耶利米說,你不要說,你不要只這樣看待你自己。要知道神常常揀選年輕人擔當重任:撒母耳、提摩太、約瑟、大衛、但以理、施洗約翰;加爾文(Calvin)寫下他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時還不到二十四歲;衛斯理(Wesley)開創衛理公會時只有二十五歲。
然後「我吩咐你說.…」上帝以此來面對主觀認知的困難。我財力不足、身分不夠,但是耶和華上帝說,我若吩咐你說,你到甚麼地方你就說。這是耶和華上帝對耶利米主、客觀自認的難處的扭轉,上帝自己打破這些限制與盲點。不管客觀的事實或是主觀的認知,上帝不要你自己這樣看待你自己。所以有時我們如何看待我們自己,也影響自己如何回應上帝。而主觀的認知,也限制你擴張帳幕,自我限制自己而沒有影響力。上帝自己打破這些限制,當我們在其中看見那愛傳福音的人,雖受身分、知識、財力限制,仍全心全意分享,你便知道上帝在其中動工。
上帝的呼召超越人的客觀事實與主觀的認知,甚至跳脫你原本熟悉的服事範圍。耶利米原先是祭司的身分,他的父親是祭司,祭司是世襲的,耶利米也是祭司,他熟悉祭司的禮儀,他出生是為這個做預備,但耶和華上帝呼召他從祭司到先知,從固定點的服事到列邦、列國、各支派當中傳達上帝所要傳達的,從他所熟悉到完全陌生的。所以,當我們看見生命的需要、教會的服事,我們所要想到的,不是「這不是呼召我」,而是要問「是我嗎?」然後問上帝,這是不是你對我的呼召,特別旁邊尚有弟兄姊妹,信仰的同伴,你更需要思考,若是你心中有感動,那便是你要參與在其中的。因為耶和華上帝在呼召耶利米,是從祭司到先知。那是極端不同的服事。
我已曉得你、分別你、指派你
所以,你可看出整個打破客觀事實和主觀認知的根基,是在於一開始所說的:我已經曉得你、分別你、指派你。所有的根基在於耶和華上帝,這裡對耶利米所說的認識、曉得,不僅只是名字而已,而是尚未出母腹時、未造之先已經認識你,未出母腹我已經分別你、然後命令你做列國的先知,那個認識是到這樣的程度。而分別為聖在列邦中做先知,上帝對耶利米的心意是何等的深切。這深切的心意也在你我的身上,我認為這是成為一個基督徒最大的祝福。有一位神深刻的知道我們的生命,有一位上帝這樣認識你,有一位上帝放他重要的心意在你身上,這不僅是耶利米親身的經歷,大衛亦是如此體會:詩篇39:13-16「13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14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15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16 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或譯:我被造的肢體尚未有其一),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
大衛的體會和耶利米是一致的,在我母腹中你便保守我,在我肢體尚未形成,你便將我記在你的冊上,這是大衛所體會的,和耶利米所經歷的一模一樣。未出母腹便分別,我們要知道出母腹,希伯來文用「出來」而不是「出去」,出來、出去有何不同?例如:你出去,說與聽的人在同一個方向、同一地點。若是「出來」,便是說的人和聽的人是在不同的地點。出來–我要與你同在,即便是分別你,我仍舊和你同在。
然後命令你,你有這樣的使命。所以每一個人,成為一個基督徒是非常特別而且要緊的,提後1:9~14「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我為這福音奉派作…。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作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 上帝這神聖的呼召是照著祂的旨意和恩典,若我們回應祂的呼召,就是領受祂的恩典。呼召是上帝的旨意,我為這福音奉派,成為差遣,成為服事,上帝會保全。保羅知道,雖然會有艱難,但是上帝必定保守;受差派,我有使命,我也會在其中得到上帝的保守。這是一個認識你,分別你,命令你,然後保守你的上帝,無論在耶利米,無論在大衛,無論在保羅向提摩太所說的,都是一樣。
上帝保守、印證
所以上帝在其中保守、印證,在耶利米身上用幾個動作表達:
首先是按耶利米的口。按代表清潔他所要說的,讓耶利米知道,上帝與我同在。接著,給異象:這些都是在建造、幫助耶利米。我們看其中一個異象是וָאֹמַר, מַקֵּל שָׁקֵד אֲנִי רֹאֶה我看見一根杏樹枝
,ֹ כִּי-שֹׁקֵד אֲנִי עַל-דְּבָרִי, לַעֲשֹׂתו因為我留意保守我的話,使得成就。
杏樹枝,和留意保守是幾乎同音的字,上帝自己保守祂說的話,會注意祂自己所說的、所顯明的一切。這是上帝對耶利米的保護和對耶利米的應許。
上帝呼召,上帝負全責
所以上帝在呼召一個人,上帝負完全的責任,有可能你在這過程當中,走歪了,有可能你在這過程中,厭倦了,耶利米15章的地方,耶利米在那裏,也幾乎放棄了,因為被誣告,他厭倦。但是耶和華上帝說你若回轉…,顯然耶利米有離開上帝,閃避或是厭倦。但是當他回頭時,上帝繼續堅固他並照所應許的保守。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上帝。所以當一個呼召在你心中的時候,這樣的呼召不一定是要你成為全職的傳道人或宣教師,而是在上帝與你之間有一個連結的地方,那個地方你若願意回應,上帝自然負完全的責任。所以你可以想一想,在你的生命中,上帝是否這樣呼召你?
神學家布赫納認為,召命就是「你最深情的喜悅與世界最深切的需要交會之處」,這句話讓我們找尋上帝對自己召命時有個很棒的線索,那就是你做某件事或某個工作不但廢寢忘食,也充滿了深情的喜悅,並且發現這個召命正好是所處的環境深切需要之處。
他為何會這麼提醒基督徒?他說:“vocation” –職業、志業
來自拉丁語“vocare”意思是“to call”。那麼會引出二個層面的問題:
1.職業不是只是自己的選擇,而是被召喚去做的事。
2.誰呼召?
所以,對基督徒而言–職業是「一個人被上帝呼召的工作」。
我們是不是應該更謹慎、以信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
我相信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旨意,就如同祂對耶利米所說的。也因為有旨意,祂會有特別的預備,祂會特別塑造你,影響你,改變你,然後在其中保護你,使你完成所領受的異象和使命。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的信仰前輩回應上帝呼召的美好蹤跡,我們也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回應。
結語
結語來說,拋開客觀和主觀的問題,誠實面對上帝對你的呼召,在教會中服事,在信仰上回應,無論教會異象如何決定,或是事工要如何實踐,無論你的信仰過去如何,現在如何,都不是最要緊的,要緊的是在這個時候,是否願意突破,誠實面對上帝在其中所要呼召你的。甚至,你主觀的認知覺得,過去的經驗不怎樣,可以先將這些放下嗎?你客觀的事實,可能你的時間你的限制,是否可以帶到上帝面前?求上帝調整我的時間,為我撥出時間,使我的時間可以分別出來,讓我找到可以的時間。同樣,在教會團契小組當中,過去可能有傷害,那我們可否一同學習饒恕的功課?不曾傳福音的,現今是否可以回到共同的異象中,對人靈魂的得救再一次熱情歡喜迎向前,再一次對兄弟姊妹有愛,求上帝使我們有信心,不要對人失志、失去信心,若我們對人失去信心,那就不要傳福音了。但是若我們相信上帝能使小孩子改變,使耶利米改變,使許許多多的人改變,並得著生命的活力,你應該要對這傳福音和大使命存著盼望。
「信仰使人了解生命的意義,也因了解生命的意義而樂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托爾斯泰
上帝正呼召著你持守在祂的教會、祂的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