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普世價值的關懷(二)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詩篇一四五篇6-10節;路加福音四章18-19節

【本文接續9月2日之講篇〈普世價值的關懷(一)〉】

如今,臺灣已「鹹魚翻身」,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國民所得與生活水平,亦已脫離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層次,醫療保險、社會福利、民主政治等,皆已步上「已開發國家」(第一世界國家)的軌道,類似上述所談的故事,在臺灣已很難再見到。為使第三世界國家早日除去臺灣人所經歷的「痛」,我們實需將心比心,對普世價值付出關懷的心與行動,共同對抗人類的貧窮與財富不均,以及政治因素所引發的暴力和罪惡。

時下,幾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國家,仍和臺灣四、五0年代的政經與社會情況雷同,人民天天在自由、民主、人權、戰爭、貧窮、性別的深淵中掙扎。這些國家的人民始終無法翻身的主要原因,除了長期被外來的帝國主義殖民政權(舊殖民主義)所統治,使得受教權、人權與經濟受盡剝削,宗教與文化亦深受操控,導致自我文化認同產生了嚴重的問題外,隨著二次大戰的結束,殖民政府勢力抽離後,另一波「新殖民主義」(經濟帝國主義),卻又使得好不容易擺脫殖民統治的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債務問題。

1970年代,貸款利率還算低的時候,西方工業國家無不大力鼓吹貧窮國家高額貸款,增添工業設施,以利振興經濟。孰料好景不常,在利率和石油價格相繼攀升後,又在利滾利的惡性循環下,債務不但無法償還,還不斷「累積」債務。雖然「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曾對第三世界國家提出建議,要他們採取貶值貨幣、提高存款利率、減低消費、增設貿易障礙條款、抑制通貨膨脹等政策,作為因應之道,但這樣的結果,反而弊多於利。

目前,第三世界國家每年所需償還西方國家的貸款額度,已遠遠超過富裕國家救助捐款的三倍以上。以非洲國家為例,用於還債的支出,就大幅超過國內衛生福利費用的四倍。如此一來,全球貧富懸殊的比率,從三十年前的30比1,已經擴大到現在的60比1,足足增加了一倍之多。由此數據觀之,貧窮國家並未因向西方工業國家的貸款,經濟情況就有所改善,反而因財政赤字的增加,使得經濟更為惡化。易言之,第三世界國家的收入,連償還貸款都有問題了,那有餘力再提昇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品質!

公元2001年7月20-22日一連三天,世界八大工業國(美國、日本、德國、義大利、法國、加拿大、英國、俄國)領袖高峰會議(又稱G8會議)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時,經濟議題本為會議的重點,但由於場外出現了嚴重的示威抗議活動,衝突中,還造成了一人死亡,兩百多人受傷,多人被捕的悲劇。這些反全球化示威團體所抗議的,不外乎工業國家對於世界資源的長期壟斷,使得全球財富集中在少數工業國家的手上,如今又在如何發展經濟上,私相授受,根本無顧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窮困與痛苦,難怪他們會心生不滿,憤而走上街頭,在抗議聲中大聲疾呼,要與會的工業國家領袖注意「新殖民主義」所帶來的另類傷害。

受到各國民間人士的激烈抗爭,八大工業國領袖會議突然轉向,增添諸多議題,除了以往的經濟與區域和平議題外,臨時加上了環保、健康,以及民生等議題,同時就如何減少貧窮國家外債等問題,作出「讓步」的 決定,誓言幫助貧窮的國家戰勝貧窮,並決議建立一項13億美元的基金,作為防治愛滋病和其他傳染病的用途,還於會後,共同發表聯合公報指出:「我們決心讓所有人享受經濟一體化產生的效益,特別是那些貧窮國家的人,都受惠於全球化,把最貧窮國家拉進全球經濟是解決他們的根本渴求的最好辦法。」由此不難看出,「經濟」正是普世價值觀懷迫不及待的課題之一。

除了經濟等議題為世人所關切外,目前,普世價值關懷最為迫切的,還是美國911飛機攻擊事件後,所導引 出來「反恐怖、反暴力」的課題。十月份,被稱為APEC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將假中國上海舉行,屆時,和平與反恐怖主義將成為會議的重點。

事實上,有關反恐怖暴力,尋求和平的主張,被稱為「基督教聯合國會議」的「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早在公元2000年,就基於基督教的信仰,將公元2001年-2010年之十年主題訂定為「克勝暴力十年(Decade to Overcome Violence)」,藉此呼籲世人遠離暴力,擁抱和平。就連「亞洲基督教協」(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也大力響應普世教協的「克勝暴力十年」,將公元2001年的主題制定為「根植和平文化,克勝暴力」(Cultivating the Culture of Peace:Overcoming Violence)。

五.普世價值關懷的信仰實踐
1.拯救福音的宣揚
要實踐普世價值的關懷,當需從宣揚拯救的福音開始。耶穌升天之前,要求門徒無論如何,一定廣傳拯救的福音,因人惟有靠著基督的救恩,才會從罪惡中得著釋放,使受壓迫的得著自由、平等,成為新創造的人,且使世界成為祂的國度,充滿公義、平安與喜樂。舊約聖經中,除了先知提出救贖的訓勉外,詩人亦透過詩篇向世人勸勉道:「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他守誠實直到永遠。他為受屈的伸冤,賜食物與飢餓的。耶和華釋放被囚的。耶和華開了瞎子的眼睛。耶和華扶起被壓下的人。耶和華喜愛義人。耶和華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耶和華要作王,直到永遠。錫安哪,你的上帝要作王,直到萬代。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篇一四六篇6-10節)旨乃在強調,勿倚靠人的勢力,乃要全心信靠上帝,因為耶和華上帝是萬能的創造主,且樂意幫助孤兒寡婦和受欺壓的人,上帝是配得讚美的,我們當全心信靠祂,且要將這個信息告訴世人。

新約時期,主耶穌在故鄉拿撒勒傳福音之時,亦引用了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四章18-19節)重申福音與自由、平等、釋放的關係和意義。由此端見,耶穌所傳的,乃是一種關乎全人類,所謂「普世價值關懷」的福音。

基本上,詩人、先知與耶穌基督所提出的「信息」,正是要我們因著信靠上帝,在祂的救恩之下,實現現代人所關注的「普世價值」。質言之,要實現普世價值的訴求,就當廣傳救恩的福音,將一切建立在基督教的信仰基礎上。

2.朋友非主人觀念的端正
過去,當西方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付出政治、經濟、軍事等援助行動時,經常以「指導者」自居,儼然自己是「老闆」,受助者是「員工」,一切得聽命於他,如此一來,常會使得受助者的內心不是滋味。難怪非洲出身的黑人神學家 Patrick ,一再的下筆為文,提醒居住在非洲和散佈在世界各地的黑種民族,勿因得著西方國家的協助,就將白人視為「父親」,把自己看作是「兒子」,否則,將會在「援助傘」的「庇蔭」下產生自卑,進而迷失自己。Patrick 亦同時呼籲西方世界的白人,在對黑種民族幫助時,應當是基於信仰,且是發自於內心真誠的扶持,不應老是高高在上的。

前巴基斯坦總統瑪哈瑪德(Mahammad Ayub Khan)在其傳記《朋友而非主人》一書當中就特別的強調:「在發展中國家的百姓正在尋求幫助,但這樣的呼籲是基礎於相互的尊重,他們要的是朋友而非主人。」瑪哈瑪德之所以在書上呼籲第一世界國家正視此事,其主要原因乃他在接受第一世界的援助時,從援助者的態勢中,經常可感受到這是一種上對下的「施捨」,而非是一種「誠摯的幫助」。基於此,他乃訴諸筆墨懇切的呼籲:「他們希望接受誠摯的幫助,而非施捨者的統御。當幫助者視他們為友,是真實的個人時,受助者就能秉持本身所有的恩賜,為自己在困境中尋找出路、積極邁進。」因為,無論是基督徒、回教徒、猶太教徒,東方人、西方人、黑人、白人,或是其他的有色人種,都是上帝家裡的人。

3.破除舊謬誤的思維
正當聯合國和基督教團體向世人大聲疾呼「反恐怖、反暴力、根植和平文化」的同時,卻發生了911的恐怖慘劇。隨後,又因美國的報復行動,引發了美阿戰爭,將全世界帶入恐慌與不安當中。此一悲劇的發生,足以讓人看出,宗教、民族與政治仇恨所引發的戰爭、暴力、殺戮、壓迫等,著實貫穿了整個人類罪惡的歷史。此時,要實踐普世價值的關懷所訴求的理想,則必須破除老是存在著立志想要改變這個世界,一心一意想「支配」他人,但卻無法改變自己的舊有思維和習慣。人若無法破除這種謬誤的思維,將會在唯我獨尊的驕傲心態下,無法與他民族、宗教、文化共處,世上必永無安寧的一天。

結語:
本文最後,願以自己曾在〈認同、跨越、合一〉所論述過的文章:「人類因為原罪所帶來的有限與軟弱,常會站在自己的民族、文化、宗教、政治等本位主義上,用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去衡量、判斷他人。如此一來,將隨著人的「偏見」(prejudice)與「偏差」(bias),造成彼此間的隔閡,而出現緊張的關係。然若在無法彼此認同,相互跨越的情況下,衝突必當發生。尤甚者,外在的戰爭,更無法避免。有鑑於此,我們必須揚棄自我的本位主義,學習認同、跨越與欣賞他人的文化,並尊敬他宗教,與之對話,才能拉近彼此間的差距,相互接納與欣賞。」作為反省,好讓我們一起致力於「自由、民主、人權、環保、反地雷、反戰爭、愛和平、消除貧窮」普世價值關懷的功課,讓聯合國所定的「和平與非暴力的國際和平文化年」,以及普世教協所制定的「克勝暴力十年」,並亞洲基督教協所呼應的「根植和平文化,克勝暴力」,能透過:「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四章1b-2節)的聖經訓示實踐出來。因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馬太福音五章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