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
耶穌基督為了宣揚上主的國度、拯救世人脫離黑暗與罪惡,最終必須走上-進耶路撒冷城,面臨邪惡勢力挑戰的不歸路。在進到耶路撒冷之前,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書都共同記載耶穌醫治,讓盲人能看見的故事,這表明了耶穌基督要讓人類在黑暗中見到光明。
黑暗中見到光明是拯救也是創造,創世記一章1-5節提到上帝創造天地。深淵一片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現。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開,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晚間過去,清晨來臨;這是第一天。黑暗中見到光明成了上主的公義,人因此得以有了美麗新世界。在此也要藉著文字事工奉獻主日和大家分享:文字事工正像耶穌基督醫治盲人一樣,讓我們脫離心靈盲人的處境,開啟新「視」界、迎接新「世」界。
今天的經文一開始是,有一個盲人-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討飯。
我們可以讀出福音書作者的用意,就是這個坐在路旁討飯的人是有父親的,有父親的人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耶穌基督直接稱上帝是天父,我們也都是上帝的孩子,不應該心靈沉淪的。另外被稱作底買的兒子,也是象徵一個被輕視而沒有名字的人。眼盲的巴底買遇到人生的三個問題:沒有辦法看見、沒有謀生能力、所以也坐在路旁沒有尊嚴。他處在黑暗當中。
但是他一聽說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說:「大衛之子耶穌啊!可憐我吧!」巴底買從很多人的口中聽到的是「拿撒勒的耶穌」,但是巴底買口中大聲喊出的卻是「大衛的子孫耶穌」(馬可10:47-48)。這是彌賽亞的名號,是主耶穌公開表明祂為救世主的身分。祂是基督,是人類獨一的救主。
福音書的作者用著非常強烈的對比寫下這短短的經文:猶太人認為拿撒勒小城會出什麼大人物嗎?猶太人是質疑的。就連拿撒勒人都已經親眼看到耶穌的奇事異能也不相信他,但是今天卻是一個眼睛看不見的人以彌賽亞的稱呼來呼喊耶穌。我們不禁要問:到底誰是盲人?真所謂裝睡的人叫不醒、不願承認的人看不見,巴底買與耶穌基督相遇開啟了他的美麗新視界。到了馬可10:48 許多人責備他,叫他不要作聲。
為什麼大家不讓他呼喊耶穌,不讓他發聲?
我們先來想在今天看的聖經節的前一個段落和後一個段落,前一個段落裡面馬可10:35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來見耶穌,說:「老師,我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能答應。」馬可10:36 耶穌問:「要我為你們做甚麼?」馬可10:37 他們回答:「當你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請讓我們跟你坐在一起,一個在你右邊,一個在你左邊。」
用句現代國家的觀念來看這一段,就是兄弟倆一個想當行政院長、一個想當立法院長。再從馬可福音11章耶穌進耶路撒冷城的狀況,就可以讀出他們是不希望有任何人、任何事情打擾耶穌耽誤他們的行程。往往利益薰心的人其眼光是短淺又被蒙蔽的。
馬可10:49 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耶穌基督要巴底買過來,他不願意讓任何一隻羊走失沒有牧人。馬可10:50 盲人馬上扔掉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從這段經文我們來看這人他放棄他一切所有的。
對照馬可10章13節和17節的兩個故事,馬可10:15 「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來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而馬可10:21 耶穌定睛看他,心裏很喜愛他,就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馬可10:22 那個人一聽見這話,臉色變了,垂頭喪氣地走了,因為他很富有。
回到今天的經文巴底買的這個動作讓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了。」,那到底什麼是信,豈不是你雖看不見,你尚未看見,但是你相信,這就是信嗎?巴底買得了醫治之後,他沒有立即回家去,卻「在路上跟隨耶穌」(馬可10:52),眼瞎的乞丐竟然成為一個跟從主的人,此後巴底買的人生有新生的樣式,並非往日的舊我,他因為新視界得著美麗新世界。
感謝主,黑暗中會有拯救,主差遣有聖靈感動的人,像是1885年巴克禮牧師辦報紙,開了台灣人信仰的眼界,讓許許多多的人透過學習簡單的白話字,認識上帝的話,這不也是黑暗中見到光明嗎?巴克禮牧師創刊了《台灣府城教會報》(即今日的《台灣教會公報》),發刊詞中提到:「你們自己讀聖經,會受聖靈的感動,雖然沒有人講道給你們聽,仍然會明白上帝的旨意。可惜漢字很難學,會讀的人少,因此我們另行設法,以白話字來印書,使你們較容易看懂。」
教會公報至今132年,對外可以傳揚福音與表達長老會信仰的價值觀,對內則有教育、信仰反省、溝通與經驗分享的功能。透過文字,我們有了新眼光、新視界,也讓我們享受上主創造的公義與真實。
再者,人要因為看見而充滿希望
甘為霖牧師於1871年抵達台灣。他是南部長老教會第二位宣教牧師,亦是第一位前往澎湖傳道的宣教師(1886年)。甘為霖幼年曾有眼睛差點瞎掉的經驗,使他對弱勢者有特別關懷之心。
有次他在白河岩前遇到前來問道理的盲胞溫旺,溫旺因得罪吳志高,被他的黨羽挖去眼珠,他說至少有上百人遭到挖眼的毒手,這讓甘為霖更堅定要幫助盲人的決心。1891年,他租用洪公祠作為盲校,名為「訓瞽堂」(今台南啟聰學校),是全台第一間盲人學校。甘為霖牧師透過點字的教育,讓盲人有了希望,這也是文字的功效。
親愛的兄姊,今天的台灣教會公報社也要繼續有著新視界,要從文字改變文化,提振文學進而發展文創,幫助更多的人隨時在人生道路上遇見耶穌、就跟隨基督;能用信仰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信仰的方式全然接近主。
所以我今天特別來邀請我們教會的兄姊,一起關心台灣教會公報社的各項事工。特別是台灣教會公報社在台南書房的改裝工程。改裝將外觀多了許多裝置藝術,其中一項是用大型的書做成骨牌,要使公報社成為熱門景點。我們也將一樓改成微型的博物館,以台灣的第一台印刷機複製版和民眾互動,安排以宣教的歷史做歷史的宣教。今年二月的台北國際書展,我們特別讓民眾能夠體驗,電視台前來報導,引起大轟動。當然我們也設計製作許多信仰的文創產品,要讓一般人在潛移默化中接近基督教。改裝也安排親子區,讓爸爸媽媽輕鬆陪孩子看書。我們也在書房內設置產銷專區,要成為提供無剝削、有機產物的平台。當然打造成最舒適的讀書環境是我們強調的,有牧長前來開玩笑地說,教會公報社變得很舒服,要是大家坐一整天都不買書怎麼辦?我們說,那就要感謝主,使人生命得著變化比較重要,還是賣書賺錢比較重要?懇請所有弟兄姊妹繼續關心台灣教會公報社在經費上的欠缺,我們一起為了讓文字事工能開啟所有人的美麗新視界、享受上主恩寵的光明世界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