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節:馬太福音廿五章 31-46節
聖經啟示我們:上帝揀選我們來承受祂永生的國度,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呼召,耶穌呼召我們跟隨祂走天路,來承受平安、豐盛到永生的生命。馬太 25:31-46之中心信息:主基督終末審判判決誰有資格承受永生國度的標準,是決定在我們世上生活中是否跟隨祂:去看顧、去扶持至微小的人接近上帝,幫助他們走天路,決定在我們是否與耶穌基督同工,來建造基督地上的身體。
牧會神學中有二個重要的字:一是Holiness( 成聖)另一是Wholeness(豐盛)做為牧師,本人常提醒自己與會友追求這二方面的生命。我們基督徒依照上帝的吩附在聖殿、會幕學習敬拜上帝,這種追求學習是在學習摩西山上受潔淨稱義,接受上帝永生話語,這種不斷地學習,是在追求Holiness,(接近上帝)另外一種追求學習是山下曠野的生活,就是學習互相扶持,學習做基督同工,看顧至微小的人,扶持他們走天路,這種看顧、扶持的學習會使我們的生命,受上帝恩典的補足,體驗基督奇妙的同在,在自己的不足中,見證基督豐盛的建造,因為我們是跟隨基督,體驗祂永生的成全。
一、在這段經文的啟示中,屬天、屬靈的事奉「看顧那至微小的人」到底是要做什麼,到底是什麼樣的「事奉」。
雷理克的「末日決戰」那一本書,說明一個人屬靈的天路靈程,有三個主要 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指初信的基督徒,開始學習走天路(登山的路程),向山頂(天 堂)的目標,爬上山坡有時會跌倒、受傷,在屬靈的戰場,可能傷痕累累。這些軟弱的天路客,就需要那些第二階段的天路客,他們經歷受傷?曾得勝又得勝,不再停留在第一階段,現在已經爬到半山腰,他們受山頂(天上)的主基督的呼召,差遣走下山腳來幫助、扶持、這些受傷或傷痕累累的肢體,扶持他們向山頂繼續走。 這種看顧、扶持、幫助、軟弱肢體的工作,就是主基督所說的看顧、接待、或供給那些至微小的人之「事奉」,這樣的「事奉」就是跟隨基督的 「天路客」,也是走在永生道路上的「地上天使」,事實上是「主基督的手或腳」。
有一喻道故事記載:在一個海邊的沙岸有四個腳印,但是一段距離以後,?變成只有剩下二個腳印,有人好奇的問,怎麼只剩下二個足印呢?是不是另外一個人溺水或失蹤呢?但是天上有一個聲音,向這人說:少了二個足印,是因一個人走累了,走不動了,上帝把他抱在懷抱中,剩下的二個腳印是上帝的。各位兄姐,上帝常呼召我們,與祂一同抱起那些軟弱或無助的肢體,就是與祂一同去看顧那些至微小的人。所以我們為上帝看顧這些上帝要我們看顧的人,就是做在主基督的身上。
二、主基督教導我們,主看顧的那「至微小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人呢?由 35-36節與42-43節,那些主基督認為是必須受看顧、受關懷、受供給、受接待的人,就是「至微小的人」。用「末日決戰」書中所指那些第一階段的「天路客」他們受 傷、跌倒、需要有屬靈得勝經驗的同工,扶持、關懷、他們也是上帝要我們看顧 的「至微小的人」。
最近我們在電視新聞看到有許多的同胞,因經濟困難而自殺,甚至自殺死亡,這些自殺的人以及家人,都是那「至微小的人」。
我們身心障礙關懷中心,有幾位學齡前的幼兒接受特殊教育,有的是重度 聽覺障礙、有的是極重度障礙,甚至父母親都是聽覺障礙,他們的生活能力、人際關係、都需要特殊的協助、特殊的關懷,這些人也是「至微小的人」。
我們中心自2004年8月開始,與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簽約成立「手語服務中心」 ,提供聽語障朋友在警察單位、醫療機構方面的幫助。今年年初有一位聽語障朋友, 在高雄醫學院燒燙傷加護病房,因為他不能用言語和醫生、護士溝通,所以心情非常煩躁,手被綁在病床,此種病人就需要「手語翻譯人員」的服務。當手譯人員是為病人與醫生、護士、做良好的溝通橋樑,以後,病人的心情就安定下來,並且希望關懷中心的同工帶他祈禱、甚至決志信耶穌,這種病人就是主基督所指的,必須被看顧的「至微小的人」。
三、主基督指示我們這些願意追求永生的同工,要抓住「時機」,跟隨祂去看顧那「至微小的人」。
當那些在最後審判台前,聽到主基督最後之評鑑的兩種人,都回應主基督說:我們什麼時候,曾經聽到?交代我們去做呢?我們什麼時候「看見」或「聽見」, ?叫我們去做呢?37節與44節啟示我們這些願意追求「永生」的天路客,必須 抓住「時機」去看顧,而「時機」就是當我們「看見」或「聽見」,有人必須被看 顧的時候,當我們「看見」或「聽見」,有人會「餓死」,需要物質供給的時候, 當我們「看見」或「聽見」,有人需要「被接待」或「被關懷」的時候。上面所提那一位在高雄醫學院加護病房的病患,我們中心,每一週派四位手譯員去當翻譯, 機構牧師與手語教會牧師抓住機會去引導他的心理、心靈交託在生命之主基督,這位病人得到上帝的感動,心靈渴慕基督的拯救,最後在手語教會羅牧師主持下接受洗禮,這位病人不久即去世了。所以,我們要抓住機會,與主同工去看顧至 微小的人。
路加福音 10:25-37節啟示我們,那二位很專注於聖殿或教會的屬靈同工,雖然有「看見」或「聽見」,那位路邊痛苦哀叫的受傷害者,但是他們沒有抓住時機,去探視、去救助、更沒有去扶持或關懷,也就更不可能去做較長時間的看顧、或供給的「事奉」。所以,最後審判、評鑑的主評官基督就拒絕,他們進入那天路客的報賞與榮譽,但是好的撒馬利亞人,?能得到那報賞與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