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邁向禧年;成智慧之子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申命記三十一章9-13節;箴言二十三章22-26節

引言:
八月的第一個主日是「德生教會創設四十九週年紀念日」,同時也是長老教會所訂的「聖樂主日」,亦是本會「慶祝父親節」的日子。在這「三合一」的日子裡,本會特別透過音樂禮拜,回應上帝在過去四十九年的日子裡,對於德生教會的愛與保守,同時表達對父親的敬意,藉以呼籲為人子女者,當如同聖經箴言二十三章22-26節所載,成為智慧之子。

何為「智慧之子」?即父親還在世者,得遵循「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箴言二十三章24-25節)之教導;父親已離世者,則當如希伯來書十三章7節所示:「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用思念信仰先人的心,加以緬懷和紀念。

基於此,本文才會以「設教週年」與「父親節」兩項主題並列,提出分享,期盼我們在邁向德生教會設教五十禧年之時,也能遵行上帝的話語,成為智慧之子,使生我們的歡喜、快樂。

一、邁向五十禧年

申命記三十一章9-13節記載:「摩西將這律法寫出來,交給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利未子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摩西吩咐他們說:『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節的時候,以色列眾人來到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那時,你要在以色列眾人面前,將這律法念給他們聽。要招聚他們男、女、孩子,並城裏寄居的,使他們聽,使他們學習,好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謹守遵行這律法的一切話,也使他們未曾曉得這律法的兒女得以聽見,學習敬畏耶和華你們的神,在你們過約但河要得為業之地存活的日子,常常這樣行。』」此段經文,係上帝透過摩西,向以色列百姓重申,得於「禧年」來臨時,謹守祂先前所頒佈的律法(見利未記二十五章8-22節),好讓屬上帝的子民能敬畏祂,遵行祂的話語,行走義路。

端見,上帝要百姓將第五十年當作「聖年」,也就是所謂的「禧年」,這一年,除了得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土地得安息、奴隸得釋放、產業歸本家之外,所需注意的是,「禧年」並非是要讓以色列人在逍遙中,過著法律假期日子,而是得遵行上帝的話,於此同時,還得教導和訓練上帝所頒佈的律法,好讓百姓能朝著榮神益人的目標前進。基於此,上帝才會透過摩西,藉由申命記加以重申,祂要將其所頒佈的律法,交給掌管祭事的利未人,要他們加以保存,以備將來每逢豁免年的住棚節時,定期當眾公開誦讀,好讓以色列百姓能夠遵行之。

同樣的,在德生教會邁向設教「五十禧年」之際,我們也當效法上帝在申命記三十一章9-13節的重申,適時喚起所有的德生人,遵行上帝的話語,朝著目標前進,繼續蒙受祝福,好讓德生教會能再創歷史。此乃我們慶祝德生教會設教四十九週年,迎接五十禧年的到來,應有的信仰與行動。

主後四十四年左右,「基督徒」的名稱自安提阿教會起始,(見使徒行傳二十一章26節b:「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迄今,已經走過近兩千年的歲月。從基督教會的發展史觀之,德生教會於1964年,從母會高雄新興教會分設出來到今天,正好屆滿四十九年(1964-2013)。雖這樣的「年資」,在整體的基督教會歷史裡面,只能算是其中一個極小片段,然在這短短的四十九年當中,德生教會的全體會友,蒙上帝的帶領,加上信仰先人的前仆後繼,已經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歷史。

2014年8月,德生教會將跨入聖經所說的五十禧年。或許五十年不算長,然對在德生教會聚會的人,卻有著特別的意義。因人的一生只有數十寒暑,我們何其有幸,能在進入五十禧年的前夕,齊聚一堂、屬算主恩、同心立志,朝著設教五十禧年邁進,著實教人感恩。

德生教會創設之歷史,每年設教週年時,牧師都會一再的訴說,雖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然為了效法以色列人,每逢逾越節時,皆會不厭其煩的向子孫重述他們蒙恩的歷史,藉以向上帝的愛、拯救、保守與帶領獻上感恩。基於此,我還是要再次敘述德生教會的簡史,祈使被稱為基督徒的德生人,能藉以感謝上帝,同時祈求上帝能繼續帶領我們,好讓我們能一起奮力,再創德生教會的歷史。

德生教會乃1964年,高雄新興長老教會的已故蘇天明牧師,為響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宣教一百週年(1865-1965)的倍加運動,於當年八月第一主日所創設。母會為劃分德生教會的牧區,乃將住在高雄市大同路以南、中山路以東的新興教會會友劃分到德生教會聚會,大同路附近之會友,則任其自由選擇。

待硬體設備就緒後,1964年8月2日,由高雄中會議長李傳牧師(當時還未有壽山中會,壽中於1972年從高雄中會分出),主持了德生教會的開設禮拜。同年8月9日,舉行第一次主日禮拜,出席人數約70餘名。

1967年2月26日第一次建堂,由蘇天明牧師主持動土定礎禮拜,於9月17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1968年底,德生教會的教勢快速增長,已有長老4名,執事6名,陪餐會員178名,未陪餐之小兒會員109名,已遠超過成立堂會的標準。

1969年於壽山中會春季議會稟請,獲准升格為堂會。
1981年開設大仁教會。
1987年8月23日開設德生第二教會(現改為漢民教會)。
1989年開始籌畫第二次建堂的計畫。
1990年9月30日上午十時,由陳播春牧師主持動土定礎禮拜,正式開工。
1992年3月29日舉行新建大樓獻堂感恩禮拜。新建禮拜堂落成後,信徒人數呈倍數增長,教勢蒸蒸日上,不但與社區結合,辦理課輔班,還與隔壁的新興國小共同辦理英文教學。
1993年接納燕巢教會為支會,協助其福音事工。
2000年起,教會開始推行一連串的禮拜更新、靈命造就、松年大學、週末兒童營、團隊服事、管弦樂團….等事工,並於2002年2月17日起,開始第三場(華語)禮拜。2012年9月,開始試辦第四場禮拜。教會也從設立之初的一位牧師,增加到現在的五位,主日禮拜的人數也逐年增加中。

從上述歷史可見,德生教會自1964年,由母會新興教會分出來之後,經過四十九年的歲月,已經茁壯成長,不但生了兩個「孩子」(壽山中會的漢民與大仁教會),還認養了一個「孩子」(燕巢教會)。這些年來,的確讓我們看到上帝對德生教會的恩典、同在與保守。

若以團隊作為區分,在這四十九年的時日中,本會只經歷過「三任」牧師。就人事觀之,德生教會算是一間和諧與單純的教會,才會將近五十年的歲月中,用牧師用得這麼省,平均每一任牧師,至少都在此服事超過十五年以上。這樣的紀錄,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中,並不多見。基於此,在設教四十九年的感恩禮拜中,且讓我們首先以感恩的心,向上帝獻上感謝。

2014年,德生教會將邁入第一個五十禧年。為慶祝五十禧年的到來,教會早在前年就已經開始計畫各項慶祝事工,且已從去年初,就陸續展開一連串的慶祝活動。本會之所以會這樣做,乃為回顧與前瞻,此一構思,從拙著<立志與再願>一文當中所述:「每一個人都有其出生的日子,每一個機構和組織也都有其成立的時候,然而無論是人,還是組織或機構,在誕生的那一天,便是『生日』,也就是『生命』的開始。雖『生命』開始之前,得經過一段時間的孕育與籌備才能展開,然在『生命』誕生的這一天,正是展現活力,擔負歷史責任與使命的起始。」可以瞭解,走過四十九年的歲月,邁向五十禧年時,我們得在「慶生」這一天,再次立志,擔負起更為重要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二、成為智慧之子

    每逢本會舉行設教週年感恩禮拜時,恰巧也是慶祝父親節的主日,為感念父親的辛苦,教會也都會一併舉行相關的慶祝儀式。基於此,本文也特別藉此,順便分享父親節的相關信息。

在台灣話的口語中,對於「父親」的稱呼,可謂相當多樣,有直接稱呼的阿爸、阿爹、多桑、爸爸、父親、爹?、爸比等,還有間接稱呼的家父、家嚴、老的、老頭;父親已過世者,則大都以先考或先嚴稱呼之。基本上,這些稱呼和時代、政治、文化的變遷有關,才會從台灣本土的「阿爸」與「阿爹」,到日語的「多桑」,及華語的「爸爸」,再到英文的「爹?」與「爸比」等。然無論稱呼如何,對象還是指著「父親」,只要按照自己的習慣,能夠讓人接受的稱呼,應該都合宜,並沒有所謂的高尚或低俗之分。重要的是,身為子女者,還是得如遵行聖經所載:「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言二十三章22-26節)成為使父母歡喜、快樂的智慧之子。當然,要成為智慧之子的首要條件,乃要從敬畏上帝開始,才能藉由信仰行動展現出來。

要成為智慧之子,看似困難,卻是簡單;若說簡單,卻不容易。或許,下列這一篇名為<爸爸的三個願望>之文章,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有一天,老師上國語課時,出了一篇家庭作業,要班上每位小朋友練習當小記者,回家訪問自己的爸爸,寫下他們的三個願望。

小明回到家,盼呀盼,終於等到爸爸下班回來。吃過晚飯就向爸爸說明這項作業,然後就開始訪問起爸爸了。

小明充滿期待,興奮的問:「爸爸,請問您的第一個願望是什麼?」問完後就專注地看著他的爸爸,希望能聽到一個了不起的答案。爸爸思考了一下,說:「希望能吃得下。」
小明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詢問確定後大叫一聲:「爸!這算什麼答案呀!這個願望太平凡了,能不能換一個啊?」

爸爸說:「小明,你現在是記者,你不能對被訪問人的答案有意見,被訪問的人說什麼,你都要清清楚楚真實地記下來,才是一個好記者呀!」    小明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寫下:爸爸的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

小明再次提起精神問:「爸爸,那您的第二個願望是什麼呢?」

「睡得著」,爸爸說。

小明急了:「爸!同學的爸爸一定會幫他們拿好成績,你這樣的答案一定會害我挨老師罵啦!」

爸爸只是重覆說:「孩子,你不能夠左右被訪問者,被訪問的人說什麼,你就記什麼,才是一個好記者。」小明覺得很無奈,寫下:爸爸的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

小明很灰心,只好期待爸爸第三個願望能讓人滿意 ,結果爸爸回答他:「希望笑得開。」小明非常不高興,說:「爸,你這種答案會讓我變成全班同學的笑柄啦!」

小明快哭了,爸爸只好叫他去問媽媽,看他媽媽怎麼說。只見小明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在作業單上自動的寫下爸爸的第三個願望:希望「笑得開」。因為媽媽的回答竟然跟爸爸是一樣的。
爸爸看小明不高興,就跟他說:「要不然你可以在作業單寫下自己的看法呀!」小明最後寫著:「我的爸爸回家就是吃飯,睡覺時打呼聲音很大,他不是很有錢,但是我們家常充滿笑聲。爸爸很愛我,我也愛他。」

第二天,爸爸一回家就問小明,昨天的小記者作業得到幾分。小明回答:「98分,全班最高分,老師還說,師丈最近工作不順利,所以睡不著、吃不下、也笑不開。」
(資料來源:www.epochtimes.com/b5/8/2/10/n2006567.htm)

該文之作者,雖未具體指出其撰寫的初衷與主旨,然乍看之下,似乎想藉此訴說,人當隨遇而安,放下爭鬥的心,才能在平凡中,享受到吃好、好睡、開心的幸福人生。可是,若從其文章之標題<爸爸的三個願望>看來,卻又可直覺令人聯想到,孩子若能平安喜樂、安分守己,讓父親無後顧之憂,可以睡得著、吃得下、笑開懷,便是父親最大的願望。

是的,身為兒女,若不潔身自愛,使父親煩心和蒙羞,而導致睡不著、吃不下、笑不開,乃會成為「愚昧之子」。相對而言,若能敬畏上帝,尊主為大,讓父親歡喜快樂,吃得下、睡得著、笑開懷,便可稱得上「智慧之子」。

如今,自己身為人子,也身為人父,在雙重的身份下,我乃深刻體會到,女兒長大,上班有收入後,總會在每年父親節對爸爸表示孝心。接受女兒的禮物時,內心當然高興。然而其實,我覺得,身為人父最大的盼望,並非從孩子的身上得著物質上的報答,反是期待她能在信仰、生活、身體、心靈、品行、工作上,能夠平安、順遂,不讓父親操煩,便是給父親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不是嗎?

反觀長官強制將下屬關禁閉,因而發生「陸軍下士被虐死」之事件,在台灣鬧得沸沸揚揚,持續發燒一個月後,依然熱度不減。在此一悲劇下,無論是被害者,或加害者之家屬,那傷痛的情景,看到的人,無不難過不已!事實上,這樣的悲劇應可避免,但可惜的是,就是因為有人缺乏智慧,出了紕漏,才會使生他們的父母親傷心、難過,甚至絕望。

結語:

德生教會的五十禧年,將於2014年來到,期盼所有的德生人,能依申命記三十一章9-13節所載之經文,遵循上帝的話語,繼續朝著目標前進,共創德生教會的歷史。同時在慶祝父親節之同時,也能深入思考自己是否是一位讓父親無後顧之憂,而睡得著、吃得下、笑開懷的「智慧之子」?